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节后两大政策悬疑待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01日 17:44 和讯网-红周刊

  《红周刊》记者 明君

  如今股改棋至收官,“新老划断”欲说还休,当前的政策重点其实只有一条:如何将新股发出去——理解了这点,便能大致掌握节后可能出台的政策思路

  这个“五一”对证券市场来说别有意味,因为它同时是股改一周年的纪念日。而一个
多月后,由G三一开始,市场将面临真正的全流通压力,一纸《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也终于捅破了“新老划断”这层窗户纸。与此同时,伴随着一季度经济数据的公布,一直“向好”的宏观面显示出过热倾向,市场就此进入政策敏感期——扩容与调控,将成为节后市场两大政策悬念。

  宏观调控势难避免

  近期发布的许多一季度经济数据都带给我们同样的结论:过热。从广义货币供应量余额(M2)高于计划数字,到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已达全年目标的一半;从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幅高达27.7%,到北京、广州、深圳等城市的楼价再次出现强劲反弹。中国经济已进入密切观察期,有媒体报道,中央有关部门为此专门派出工作组,赴地方检查投资项目,以研判是否有必要采取新的措施。

  不管调研结果如何,一些国家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针对“过热”下手了。例如,发改委关于水泥、焦炭、煤炭、铝、铁合金等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控方案业已出台,针对汽车行业新增产能自主品牌等方面的调控措施也在研究之中。而深圳为了遏制炒房恶风,打算在“五一”长假后,推出极具杀伤力的“狠招”——把购房首期金额提高至最高40%。

  前段市场盛传将上调银行的法定准备金率,债券市场更因此在长达月余的时间里都沉浸在一片悲观气氛中,然而管理层却在节前突施调高贷款利率的“杀手锏”,其传达的警告态度明确而清晰,投资者对于节后出台进一步紧缩政策的可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政策点兵护航“新老划断”

  回顾我国历来的股市政策发布高峰,大都伴随着重要的阶段性顶底,可见政策的目的性从来就比政策本身更重要。如今股改棋至收官,“新老划断”欲说还休,当前的政策重点其实只有一条:如何将新股发出去——理解了这点,便能大致掌握政策的思路。

  新股发行方式成关注焦点

  虽然《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的政策重点是再融资,但市场对“新老划断”的关注显然集中于新股认购方式上。多数投行人士认为,未来新股发行首先出现变化的将是投资者的认购方式,不少人士建议,新股认购应该重启现金配售。其它如储架发行、回拨机制、散户参与询价等机制也有望启用。

  虽然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大多数人士都视重启IPO为未确定性利空,但对市场另一些参与者来说,机会远大于风险。据称,不少券商视IPO为权证创设之后的又一块蛋糕,正磨刀霍霍准备分而食之,而一些因市值配售而退出市场的资金也虎视眈眈,历史上“打新族”多赢不输的记忆本身已经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重兵护卫新股发行

  从市值过半开始,恢复市场融资便一直遮遮掩掩,管理层担心的就是市场承受力的问题。据称,证监会曾在4月初召集中金公司、中信证券、中国人寿等机构代表,沟通新老划断启动可能对市场产生的冲击问题。而近期的许多迹象都显示,管理层正在组织重装部队护卫IPO启航。

  护卫一:印花税单向征收

  印花税调整出现在我国股市的许多“关键时刻”,这次看来也不例外。据权威人士透露,目前监管层的主流意见是卖方单向征收,税率为千分之二。

  护卫二:融资融券先行

  融资融券对股市来说确属重量级利好,管理层甚至跨五一长假就有问题征求意见,其切切之心显而易见。按某国有商业银行有关人士的说法,该业务将在今年7月份配合IPO及再融资正式推出,首先开展的将是融资业务,而融券业务则要等到10月份甚至更长的时间以后。

  目前监管层倾向于认为融资业务的第一步从新股开始,而融资对象也仅限于机构客户。

  护卫三:T+0及取消涨跌停板限制

  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朱从玖近日表示,未来将推出更多更新的差异化板块。所谓“差异化”指的是“有些板块涨跌幅度将会放开”,“有些板块允许T+0交易”。

  这两项措施其实只是交易制度的变化,谈不上利好或利空,但此时此刻如此表述,则充分反映了监层管十分复杂的心态:一是对“新老划断”可能对市场形成的冲击的极度担忧;二是无法确定上述制度实施的市场后果,因而只在部分板块试验。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优先获得“最惠板块待遇”的可能是上证50、基金和中小板。

  护卫四:金融创新

  各种渠道的信息显示,管理层正大力推动各机构推出有利于“新老划断”实施的金融创新,这与其对前述“护卫政策”谨慎有余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据《红周刊》记者了解,其中一项创新便是债券发行后,大股东可以拿即将流通的非流通股抵债,但这说起来算不上什么创新,走的是“以股抵债”的老路子。

  结语:节后,我国股市将面临又一个政策多发期。我们希望,这些政策不是只为缓解股市压力的一时之举,更或者,方便某些人借创新之名行劫掠之实。我们期待着,它们最终能够让我们的股市更加健康,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公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7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