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融资融券业务启航在即 > 正文
 

信用交易开闸做空机制起航 机构博弈格局速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7日 11:1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信用交易开闸 做空机制起航 融资融券增添A股新魅力

  证券时报见习记者 成之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对市场关注的融资融券业务提出更严格的直接控制标准,这显示我国市场交易规则正逐渐向国际成熟股市靠拢。

  近日,《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再度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对市场关注的融资融券业务提出更为严格的直接控制标准。根据安排,5月10日为征求意见截止日,7月1日起正式实行。同时,上海证券交易所总经理朱从玖也在近日透露,“差异化板块”制度正在紧锣密鼓地研究中,有些板块可能允许T+0,有些板块可能允许涨跌幅放开。

  分析师认为,这两条消息的同时发布,显示市场交易规则正逐渐向国际成熟股市靠拢。而在一个T+0、不设涨跌幅限制、可以融资融券的成熟市场,投资者的积极性能够更好地调动起来,也更有利于投资者控制风险和灵活操作。不断完善的交易规则将给A股市场增添新的机会、新的魅力。

  打通银行股市资金通道

  “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融资,以前的‘三方监管’到底心里不太踏实。”汤先生去年底通过朋友介绍做了一笔“三方监管”方式的融资,但由于这种融资方式并不受法律保护,赚了一点后赶紧结束融资协议。对于今年将要启动融资融券,他告诉记者,“要是受法律保护的融资,我会长期借的,毕竟牛市才刚刚开始。希望券商的融资融券早点放开,最好是比例高一点,利息低一点。”泰阳证券分析师陈三贤也认为:“新措施对市场最直接的利好就是将给市场带来新的资金,并且打通了银行与股市之间的资金渠道,将大大增加市场的资金供应和活跃度。”

  根据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末,目前所有创新类券商净资本总额约265.78亿元,而根据《办法》“对所有客户融资或融券业务规模分别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的规定,融资或融券业务规模将可以达到2657.8亿元。有分析师推算,在试点初期,券商融资业务将能给市场带来约80亿元的资金。

  至于银行资金的进入途径,有银行专业人士指出,证券融资业务的关键还在券商。某商业银行信贷部杜先生对记者解释说:“商业银行早就有证券质押贷款业务,但操作起来比较复杂,也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业务规模很小。”但他同时认为,虽然融资细则还没有出台,但相信有券商这个中介,业务应该会很快火起来。

  多空博弈更加激烈

  对于投资者而言,融资融券的开闸更是意味着A股市场的魅力指数大大提升。“至少不会只有上涨才能赚钱,下跌的市场也有赚钱的希望。”对于汤先生这样的老投资者来说,做空机制相当于给他多了一倍的机会。同时,放开融券限制,实际上是为引入股指期货、期权等更多的衍生交易品种做准备。可以预期,市场将更加丰富多采,多空博弈也将更加激烈。

  “融资融券将大大增强市场的投机气氛,甚至更有利于个股主力的资金运作,应该说是双刃剑,助涨、助跌的效应都很强烈。市场震荡的幅度会大很多,上涨或下跌的空间也会大很多。类似期货的操作手法将更多浮现市场,个股的起落将更加疯狂或惨烈。把握得好增加了很多机会,而方向判断失误则可能加倍亏损。”

  陈三贤认为,融资融券将使机构博弈的格局快速形成,而对普通投资者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股票估值影响不大

  由于相关的实施细则没有出台,对市场估值水平和个股价格的影响目前还很难评估。不过,熟悉香港市场的西南证券研究员周兴政认为,融资融券对目前市场个股价格应该影响不大。他认为,由于目前市场估值水平相对比较合理,市场基本处于均衡状态,而初期选择的试点对象也应该是以大盘绩优股为主。因此即便可以做空,在目前的情况下影响不大。而且,根据香港市场的情况,由于手续相对比较复杂,融券难度比较大,这项业务主要是针对机构投资者,普通投资者很难有机会。虽然具体的细则还没有出台,但估计开始时融券也只会对机构投资者放开,和香港的情况区别不大。

  而对于相关板块、个股的影响,分析师认为对券商上市公司是较大利好,对银行也有一定的利好影响。由于在试点初期,估计大盘绩优股或作为融资融券试点对象,因此对上证5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标股、沪深30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标股等有一定的利好影响。

  资料链接

  融资融券,是指客户向券商借款购买证券或借进证券出售的一种交易行为。

  投资者在开立证券信用交易账户时,须存入初始保证金,融资的初始保证金要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在我国香港,初始保证金比例为10%,融资可购买股票为初始保证金的10倍。

  融资融券并不是国内资本市场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1994年,券商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即客户向营业部借钱买股票或借股票来卖。

  在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违规融资、挪用资金、重仓庄股,客户不顾风险借国债之名炒股等,最终导致庄股崩盘,参与者血本无归,众多券商身陷亏损黑洞。1996年,

证监会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

  (证券时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