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6月限售股开始解冻 746亿市值下半年登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侯志红

  根据“锁一爬二”的规定,首批参加股改的公司将在6月中下旬开始进入减持期,第一个限售解冻的G股将是6月17日的G三一。虽然刚刚开始的解冻数量可以完全忽略不计,但至少表明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全流通市场已经真正迎面而来。到期的非流通股是否会被抛售?市场在短期内会不会有资金压力?

  746亿限售股下半年解冻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12月31日前,共有207家G股的部分限售股将解除禁售限制,按照最近的收盘价计算,今年年底前可以减持的股票市值是746亿元,其中持股5%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可以直接减持股票市值为300多亿元;2007年,解冻市值将达到1000亿元,2008年在此基础上翻一番。业内专家指出,考验股改是否成功的关键就在下半年第一阶段的全流通对市场的影响。

  根据股改规定,一般情况下,股改完成12个月后,G股限售股持有比例在5%以下的股东将可以自由抛售股票,同时持股5%以上的限售股可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5%;股改完成24个月后,持股5%以上的限售股可累积减持不超过总股本的10%;36个月之后限售股全部解冻。从非流通股到期解冻的具体时间上看,6月份解冻的G三一流通市值9230万元;7月份解冻的是G紫江,流通市值3.02亿;9月份有3家公司解冻,分别是G农产品、伟星股份、永新股份,流通市值为5.09亿元,抛售压力较小。8月、10月、11月和12月份分别有260.06亿元、185.64亿元、130.65亿元、161.3亿元市值的股票禁售期结束。

  抛售潮出现可能性不大

  对“锁一爬二”规则,在股改刚刚进行时就有争论。有市场人士认为,该规定可能导致股改风险后置。也就是说,股改中取得对价的投资者可能不会承担风险,而由未来的投资者承担。因为相对来说,目前股价走得比较好,非流通股股东可能选择抛售套现,毕竟经过上市多年之后的多次分红送股,许多非流通股的持有成本已经非常低廉,抛售套现对于持有股份的非流通股股东来说意味着“暴利”。记者近日在一些证券营业厅了解到,部分中小股民对此心存疑虑。

  对此,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风险后置的问题有把潜在风险夸大的嫌疑,实际上过分夸大了大股东将非流通股上市流通的欲望。因为很多公司大股东原本并没有减持的计划,而且即便大股东减持股票,股价也未必就一定会下跌。

  “尽管理论上有压力,但在现实中却不一定会造成较大的市场冲击力。”江苏天鼎秦洪研究员说。首先,大股东减持的动力并不强。作为控股股东,为防止大权旁落,减持冲动不会太大,特别是那些股权不是特别集中的公司,大股东还会增持股份,以确保对公司的掌握。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至目前共有70多家公司大股东有增持计划,如G美的大股东在股改后6个月内投入2亿元增持,深赤湾A大股东准备增持940万股。“控股股东好不容易握有控股权,谁会随意拱手让人?”基金、投行方面的多位人士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华林证券研究员綦缚鹏认为,股权分置问题的解决为非流通股持有人打开了通过二级市场进行股权转让的途径,但从交易效率的角度来看,在二级市场进行大宗的交易未必是最有效率的途径。对于大股东来说,小规模的股权交易在二级市场上可以获得较高效率和较为合理的价格,但大宗的股权转让可能会更多地考虑其他方式,以获取较高的效率。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宗交易、股票交换、协议转让以及权证配售等方式是较为现实可行的选择。

  目前A股市场上的国家股仍占有较大的比重,国家股占A股总数的比例为43.4%,因此国家股从A股市场上逐步退出将是长期趋势。但不同行业所受到的影响会有较大的差异,国家对各行业最低持股比例的规定将直接影响各行业的国家股减持数量,如重要的资源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骨干企业,国资控股比例是51%;农业、一般制造业等,国家控股最低持股比例不低于35%。因此,在短期内,国家股大量减持的可能性不大。

  事实上,很多股改公司的大股东有保护性的减持承诺,在减持价格和时间上有约定。从股改试点第一批、第二批累计45家公司的股改方案来分析,有23家公司的控股股东承诺了24个月以上的禁售承诺;另有22家股改公司虽然在12月后获得流通权,但绝大部分公司都增加了额外的承诺,即要求有控股权或以不低于约定的股价才能上市交易。因此,未来的半年时间里,真正上市流通的原非流通股份将非常之少。

  綦缚鹏分析说,法人持股是影响全流通后压力的另外一个重要力量。影响法人股减持动力的两个决定性因素是预期的资本回报率以及当前的估值水平,同时资本增值幅度对于那些居于非控股地位的小股东的减持行为也将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由自然人持有的非流通股由于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对全流通后减持压力的影响也十分有限。

  相对而言,那些持股偏少的股东,特别是当初为满足发起人数量要求而持股或募集法人股股东,具有相对较强的变现欲望。因此,解冻股东的性质就具有特别的意义。以上述8月、10月和11月为例,解冻公司分别为32家、25家、72家,平均每家公司涉及股东分别为9.18、8.96和9.81家,持股比较分散。特别是这段时间是中小板公司解冻的高峰期,作为创业板替代品的中小板,其股东退出的欲望是不是很高,到时自有分晓。

  资金压力大不大

  “即使有压力,也是可预期的,而且我觉得市场已经在消化。”联合证券杨伟聪研究员认为,在目前新老划断以及G股全流通两大因素越加逼近的预期之下,上证综指仍然势如破竹,就市场投资心理而言,实质是对国内证券市场信心的增强,是近年来一个质的转变,对G股的流通和再融资慢慢由惧怕改为期待。另一位基金经理说:“市场并不是害怕扩容,而是害怕没有征兆和预期的扩容。如果股票有价值,扩容预期又很明朗,这对市场是机会而不是压力。”

  杨伟聪认为,资金供应方面,战略投资者配售可能会起到很大的心理作用。如中国石化目前由中石化集团持有588亿股,占总股数比例为67.92%,理论可减持空间大约近100亿股。按照战略投资者管理办法,起码一家就要10%以上,三家就把30亿股去掉了,剩下的作为国内基金公司配售,很快就消化了。

  数据显示,最近半年多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通过履行股改增持承诺、私有化和支付现金对价等三大途径为证券市场提供了将近500亿元的资金量。这些为数可观的资金对年初以来的行情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市场资金面相对改善的体现。

  今年以来,机构投资者资金实力迅速增长。QFII方面,2月份外资机构新增了6户投资账户;3月份,又有2.25亿美元的QFII额度获批。4月份QFII资格获批速度不断加快,不到一周时间五家外资相继获得QFII资格。目前,QFII的规模是70多亿美元,其获得审批的规模为100亿美元,尚有30亿美元的额度可以使用,而且,“预计QFII下半年可能会开放额度,批的也会特别快,应该有200亿美元以上额度。”

  随着市场的好转,基金的发行将更加密集,去年基金的发行规模为600亿元,今年的规模应当不低于去年,刨去上半年的增量,下半年至少将贡献300亿元。保险资金的投资上限为总资产的5%,现在投资股市资金为800多亿元,所占比例大约为2%,离上限还有3%的空间,也就是1200亿元的增量。不过,最大的一个资金源泉,却可能是券商融资融券的试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限售股解冻对股市没有压力。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刘纪鹏认为,“锁一爬二”的隐患可能会袭击市场。他认为,解决压力的办法,除了让人们坚定信心,尽量保持持股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引入增量资金入市。海通证券吴淑琨也建议,应从最低持股比例、交易方式、活跃市场、信息披露、强化监管等方面拿出一系列的配套政策以确保股市稳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