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传导应以起点公平为前提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6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查明 北京市今日就出租车涨价举行听证会,会议的结果无疑将决定高油价由谁来埋单。但观察人士认为,听证结果更深层次的意义还在于,社会分配的天平该向谁倾斜。 从最近的舆论调查看,北京出租车价格拟由1.6元/公里上调到2元/公里遭到了不少
其实,对于“高油价由谁来承担”这一现实问题,出租车司机和乘客不过是表面上的博弈双方,出租车公司才是“理顺”产业链价格传导机制的真正受益人。 在理论上,通过价格传导机制,将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在上下游行业乃至消费者之间予以分担并无不妥,这也是公平和效率原则的体现,但价格传导应该隐含的一个前提是起点公平。如果在本身就不合理的分配格局上奢谈分担成本,无异于以牺牲公众的“薄粥”来确保垄断利润获得者的“奶酪”。于是,出租车涨价便招来了质疑。 出租车行业有一个“份钱”概念。虽然各家公司的“月份”不完全一致,但少的也有3000多元。一些规模较大的公司出租车有几千辆,每年收入数以千万计。从要素收入分配角度看,司机要把岁入的一半左右上缴,主要因素显然不是公司提供的那辆富康或索纳塔,而是出租车运营牌照。正是每辆出租车头上的那顶“帽子”,才使出租车公司(严格意义上是公司的所有者)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收银员。 至于各家公司如何弄到那么多的“帽子”,每年几千万元收入又是如何在出租车牌照这个特殊的产业链上进行分割,外界能够获知的恐怕只是一鳞半爪。不过客观地说,高油价也触动了垄断利润获得者的“奶酪”,因为面对油价的持续上涨,公司每月需要给出租车司机几百元的补贴。尽管从数量上看,这样的油补不过是“十抽其一”,但它毕竟是件让人不快的事。由此看来,出租车涨价,无非是要恢复“奶酪”的原状而已。 其实,在能源价格大幅上涨的背景下,类似的矛盾并不鲜见。面对煤炭价格的上涨,电力企业一个劲喊“疼”,喊出了“2005年全行业亏损企业1280户、亏损额127亿元”的结果,其目的也无非是要提高电价。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亏损的结果也许是“真实”的,但不能博得同情,因为煤价上涨固然减少了电力企业的盈利,但那不过是对过去垄断利润的削弱。而这种垄断利润,又大部分耗散在员工的高福利、企业的低效率上面。不是通过内部挖潜、提高效能来克服外部的不利因素,而是一味地以“价格传导”的名义冀望重温旧日的奢侈,显然难以获得公众的普遍支持。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