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民资掘金“风花雪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03:45 中国证券报

  (上接A01版)

  民资推高艺术品行情

  按照国际通行说法,当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000至2000美元时,艺术品市场就会相应启动,而我国沿海地区及内地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已达到这一水平。同时,我国的经济环
境以及艺术品市场的一些独特之处,也推动了以浙江为代表的民间资金投向艺术品市场,诱发了2005年一波带着泡沫的“井喷”行情。

  伴随我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国内富豪阶层的数量和财富集中度都大幅增加。去年底,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报告显示:“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富有的群体拥有大约1.44万亿美元的资产,并将在未来几年以13%左右的比例增长。”如此庞大的资金自然难甘寂寞,只要有增值机会它们就会蜂拥而至。

  但是,国内却缺乏可与民间资金长期保值增值需求良好匹配的投资工具。而艺术品投资的一些特性恰好可以部分满足这类资金的需要。一方面,艺术品投资本质上是一种长期投资,其价值是随着藏家长期保有而增长的。一般来说,经常在拍卖会上露面的艺术品成交价呈边际递减趋势。除非有对价格不敏感的外来资金接盘,否则这类艺术品不会出现身价猛涨的情况,甚至会带来拍卖会上流拍造成的流动性问题。

  另一方面,艺术品投资具有良好的文化附加值,这是

股票、房产所不能比拟的。“我认识的很多人是为了赚钱才买画,但到最后真赚了钱却舍不得卖了,挂在家里越看越喜欢。”董国强表示。由此,民间资金的大潮一浪又一浪地涌进艺术品市场。

  不过,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无关风花雪月,这在去年游资扫荡拍卖市场时表现得淋漓尽致。“2005年艺术品市场中的泡沫一定程度上是由一些从股市、楼市中撤出的游资造成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游资纯粹是看中艺术品投资的短期获利机会,在既不了解艺术品市场运行特点,又对艺术品本身不作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就贸然进入。

  有的人连预展都不看,拍的时候看哪件价格高就跟着举牌,造成一些艺术品的价格虚高。这些资金不少都吃了暗亏,春拍时买的东西到了秋拍就又拿出来卖,以为反手就能拍出更高的价格,结果懂行的人根本不理睬,所以去年秋拍流拍的情况很多。今年新春拍卖这些游资都在观望,行情就变得比较平稳了。

  任何市场的发展都是有破有立、螺旋式上升的。股市如此,艺术品市场也是如此。“市场需要时间消化经常露面的画,等待新资金的进入把浮在上面的筹码消化掉。”董国强认为,“好的东西永远有人要,价格也不会掉下来,卖不掉的都是假货、经常露面的和不开门的(指不好确定真假且风格不典型的艺术品)。”同时,市场的调整也有利于投资者静下心来思考,明白急功近利做艺术品投资是不可行的。“靠艺术品赚钱不是倒出来的,是留出来的。”

  中国

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收藏古董、书画的人大有人在,这样的群众基础是国际上少有的。而且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估值也存在和世界接轨的问题,一件毕加索《拿烟斗的男孩》能拍出1.04亿美元,而我国书画的最高价才为6930万元,价格差距是巨大的。但从艺术价值的角度看,我国艺术品的价值毫不逊色于任何外国艺术品,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必将被重新发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艺术品市场将长期看涨,沉得住气的资金也必将获利丰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