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权流转不能仅用重置成本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2日 03:45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实习记者 俞靓 本报记者 尚晓阳 “仅仅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已经不能适应国有产权流转的要求,与出售价的出入容易让人们怀疑资产评估存在的必要性。”在昨日的中国资产评估论坛上,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郭建新如此呼吁。
郭建新举例说,今年1月19日,全球第一大啤酒业巨头英博集团承诺在未来两年时间内以58.86亿的天价收购雪津啤酒100%股权。然而根据此前资产评估,雪津啤酒资产仅为5亿元。2005年5月23日,深圳航空65%股权经过93次叫价以27.20亿元转让给深圳市汇润投资和亿阳集团,创下中国民航业最大宗产权交易。而该航空公司拍卖前的资产评估仅10多亿。“差额如此巨大,人们不禁要问,资产评估到底有何作用?” “案例中拍卖额和评估值巨大的差异就在于企业价值!”郭建新痛心地说,“仅仅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已经不能适应国有产权流转的要求,与出售价的出入容易让人们怀疑资产评估存在的必要性。” 郭建新强调,资产评估是国企改革中遇到的最迫切问题之一。但目前资产评估中普遍运用的成本法已经难以有效体现和度量企业未来的成长性、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及许多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有效地判断企业各单项资产有机结合后的整体效用,也难以适应小比例股权流转的评估要求。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会计师张秀林十分认同郭建新的观点,“重置成本法在很多时候已经不适用了,因此仅仅依靠这种计算方法容易造成较大偏差。”中企华资产评估公司首席评估师刘登清博士也认为,评估企业资产需要一套严格的程序,并应充分考虑到企业和市场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