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资源类商品两大“亢奋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1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李华权

  尽管牛市的疯狂已经为世界所惊诧,但2006年复活节前后世界资源类商品价格的上涨,注定要在牛市进程中成为最辉煌的部分。

  4月17日至19日,国际原油价格经过连续三天上涨后刷新了去年8月飓风来袭时的高
点,最高上冲到72.4美元/桶;LME铜价18日创出317美元/吨的历史单日最大涨幅,最高触及6540美元/吨;国际黄金价格冲破600美分/盎司大关,快速攀升到650美分/盎司附近。可以说,所有资源类商品价格在这几天都保持了极其“亢奋”的上涨状态。

  在基本面因素几乎未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商品价格如此暴涨,自然要归因于基金对价格的炒作。那么,为什么基金要选择这样的时机再度发飙呢?笔者认为,利率及

汇率市场出现的变化,是导致基金再度发力推升价格的主要原因。

  利率市场:美联储加息有望结束

  在近日公布的3月28日会议纪要中,美联储除了如市场预期升息至4.75%外,对于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利率政策变化也进行了预测。根据美联储的会议纪要,虽然保留了“可能有必要进一步紧缩政策”的措辞,但却强调了“后市是否继续紧缩政策将由未来经济活动和通胀情况来决定”的说法。美联储理事成员普遍认为,政策紧缩过程可能面临结束,甚至有部分官员开始担忧加息过度的风险。

  从纪要公布后各市场的反应来看,预期美联储将停止加息是比较普遍的观点。而从近期公布的一些经济数据来看,利率提高,的确有可能损及美国目前经济增长速度。因此,尽管美联储5月会议中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至5%的可能性很大,但市场预计这也很可能是本轮加息周期中的最后一次。在历经了23个月、由1%上升到5%之后,美联储加息的脚步可能出现停止迹象。

  美联储不再提高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对商品市场无疑是个天大的“利好”。事实上,基金能够发展到今天上万亿美元的规模,美国低利率政策所造成的宽松货币环境是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其中最主要原因在于,低利率使宏观基金用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利率提高,实际上在两方面会对基金资金规模产生影响:其一,利率提高意味着基金用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迫使基金不得不缩小投资规模,以控制成本;其二,利率提高使银行存款收益率升高,可能使部分基金资金流回银行。

  对于基金来讲,无论在哪方面产生影响,最终都会削弱基金在市场中的操作能力。而美联储停止加息,则在上述两个方面消除了基金顾虑,使基金可以继续在资源类商品市场中,以压倒性资金优势控制价格走势。同时,由于利率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阶段,因此加息周期结束,还可能导致更多投机资本涌入各投资领域。对于供应有限的资源类商品来讲,大量买盘出现,势必促成新一轮价格上涨高潮的来临。

  外汇市场:美元再度贬值

  因为国际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美元贬值一直是支持商品牛市的因素之一。尽管在此前的15个月中,美元指数保持上升趋势。但从历史图表上看,

美元汇率上升,实际上是在触及历史低点的一次反弹而已,美元汇率依然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内。换句话说,美元汇率长期处于历史底部,是资源类商品牛市得以持续的重要原因。

  美联储长达22个月的加息所造成的利率差,无疑是美元相对其他货币走高的重要原因。但以目前情况看,在美联储加息有望结束的同时,欧元区及日本利率水平却有逐步提高的可能。在利率差不断缩小的情况下,美元汇率再度下降的可能性非常大。一旦美元汇率再度下跌,则无疑将为商品牛市提供新的动力。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基金投资资源类商品期货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冲风险。因为资源类商品从广义上讲属于稀缺资源,本身兼有商品和金融两大属性,既可以用于保值,也可以用于投资。因此当持有的美元资产因为美元贬值而缩水的时候,基金就会加大在资源类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额度。而如果美元汇率持续下降,则基金只有把商品价格推得更高,才能对冲掉汇率下跌的风险。从这个角度看,美元汇率再度下降,将为资源类商品价格新的上涨拉开序幕。

  对于目前已经摆脱供求关系影响的资源类商品价格来讲,国际投机资本的炒作,才是决定其价格走势的唯一因素。而利率市场和汇率市场的变化,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基金的操作。从目前情况看,利率、汇率市场的变动,都利于商品牛市的继续发展,资源类商品价格继续上升应该不会出人意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