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机械业:行业增长呈现结构性差别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行业利润增速大幅度提高

  2006年1-2月机械设备制造行业增长速度依然较快,工业总产值的增速在28%以上。通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稳定,但增速比上年有所调整,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增长速度相对较高,而且比上年同期有较大的提升。

  行业利润增速大幅度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其中专用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速提升异常明显。通用设备制造业总体上经济效益增长速度有所提升,但各个子行业的经济效益增速走势分化较大。2006年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利润总额达到74.7亿元,同比增长44.09%,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了11.98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利润完成33.14亿元,同比增长63.15%,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

  子行业中,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利润增长速度比上年有较大提高,分别比上年提高了90.47和36.28个百分点。而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业和包装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增长速度则明显比上年同期有大幅度的调整。机械行业的技术密集度相对较高,行业经济效益增长受

能源、钢铁等基础原材料的价格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良好的市场需求会促进行业经济效益取得较快增长。

  亏损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调整,专用设备制造业亏损增速有所提高,行业内企业的经济效益分化较大,亏损企业亏损额规模较大。2006年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亏损企业亏损额同比增长8.65%,增幅比上年缩小了7.94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亏损额同比增长9.68%,增幅比上年提高了6.18个百分点。

  全行业销售成本增长速度与收入基本保持一致。

  2005年以来钢铁、有色金属以及能源价格上涨较大,对机械制造业的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由于钢铁价格不断有所调整,机械制造业的成本上涨压力有所缓解。2006年1-2月机械制造业的销售成本增长速度与销售收入保持相对一致,通用设备制造业成本增速略高于同期销售收入,而专用设备制造业的销售成本增长速度与同期销售收入增速持平,子行业中包装设备制造业的成本增长速度相对较快,影响了行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速提高

  2006年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的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有较大下降,波动较大,铸造机械、起重设备和叉车的产量增速比上年同期有明显提高。其中,工业锅炉累计完成2.1万吨,同比下降27.11%;电站锅炉累计完成9.38万吨,同比增长10.46%;内燃机累计生产5976.3亿千瓦,同比增长1.02%;金属切割机床产量累计7.78万台,同比增长7.39%。以上产品的产量增速均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铸造机械、起重设备和叉车的累计产量增长速度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75.64、12.96和43.53个百分点。

  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产品产量,矿山设备累计产量22.86万吨,同比增长26.94%。金属轧制设备累计产量5.36万吨,同比增长47.03%。模具累计产量119.99万套,同比增长29.7%。大中型拖拉机累计产量3.27万台,同比增长68.56%;小型拖拉机累计产量28.44万台,同比下降25.65%。

  2006年1-2月机械制造业销售产值的增长速度较快。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对机械制造业的销售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但受投资增速下降、经济增长步伐放慢的影响,通用设备制造业销售产值的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专用设备制造业工业销售产值增长速度则继续比上年有所提高,反映出国民经济的技术升级对机械制造业形成的结构性影响。库存方面,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产成品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专用设备制造业产成品增长速度小幅度提高。

  2006年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1541.01亿元,同比增长28.27%,增长速度比上年下降2.0个百分点。其中风机风扇制造业、制冷空调设备制造业和包装设备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增长速度下降明显,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19.53、12.71和21.49个百分点。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提高24.55个百分点,提升显著。2005年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工业销售产值完成881.97亿元,同比增长33.79%,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14.79个百分点。

  通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库存增长速度有一定下降,专用设备制造业库存增长速度有所提高。2006年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产成品同比增长13.57%,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4.96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产成品同比增长15.0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2.86个百分点。

  机床、电动机产品出口增速提高较快,进口增速普遍下滑。

  前两个月机械行业出口增长速度保持较高的水平,但与上年同期相比,出口增长速度出现较大调整。2006年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完成253.75亿元,同比增长24.21%,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30.35个百分点,波动很大。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出口交货值完成108.45亿元,同比增长30.11%,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17.88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出口增速相对较快,但也有一定调整。

  子行业中,起重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包装设备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有明显上升,是拉动出口增速的重要行业。其他子行业的出口增长速度均比上年同期有明显下滑。

  主要产品出口增长方面,根据海关统计,2006年1月份机械及设备产品出口累计121.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比上年同期下降9.4个百分点。其中金属加工机床累计出口66万台,同比增长40.2%,比上年同期提高32.7个百分点。

  进口方面,根据海关统计,2006年1月份机械及设备产品累计进口75.8亿美元,同比增长6.5%,增长速度比上年同期下降14.2个百分点,进口增速相对较低。其中锅炉进口累计30台,同比下降30.2%;涡轮喷气发动机进口12台,同比增长500%。金属加工机床累计进口7661台,同比下降14.8%。阀门进口1593万套,同比增长34.2%。

  2006年以来机械制造业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中,机械制造业的投资规模将保持快速增长。1-2月通用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投资78.35亿元,同比增长68.7%,比上年同期有所调整,但增速依然较快。专用设备制造业累计投资完成54.59亿元,同比增长60.7%,增长上升明显,与上年同期相比,提高了41.8个百分点。

  未来机床需求量大

  汽车及零部件、机械制造、航空航天、船舶、农田水利五大行业对机床的需求量大。从型号来说,对大型、重型机床的需求增多,对小型、一般机床的需求下降;从档次上看,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增多,对低档、普通机床的需求减少。

  汽车和零部件行业:我国今年汽车工业仍处于低速增长期,但零部件产业将加速发展。世界汽车巨头预测,在2007年以前,低成本国家零部件采购额将达到500亿美元,其中70%来自中国。所以我国汽车业重点是大量出口,预计每年的出口量将翻番。汽车发动及零部件装备对机床的需求增加。

  机械制造行业:"十一五"期间,以石化通用装备、重型冶金机械等为主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以数控机床为主的高新技术装备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装备制造业中的16个领域对数控机床有着非常大、高水平的需求。

  航空航天行业:随着航空民用客机的转包生产的规模和品种的进一步扩大,航空工业的能力建设项目将全面实施,该领域将采购一大批高速加工中心、五轴加工中心和五轴高速龙门铣床等关键设备。

  船舶行业:造船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今后几年将加速发展,出口量也显著增加。船舶工业里需求量最大的是

柴油机,但现在整机和零件大量依赖进口。当前国家决定在国内生产高水平的柴油机和配套零件,所以就需要大量的高档机床。

  农田水利等行业:随着农业机械行业的扩大和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农村对普通机床、中低档机床也有一定的需求。特别是农村城镇化力度的不断加强,对机床也有较大的需求。另外铁路行业,"十一五"将修建9万公里的高速铁路,包括客运和货运在内,这对机床行业来说,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特别是内燃机和大型机械压力机的需求量将增长。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大型和特大型建设项目不断开工,加上西部大开发,多功能工程机械的需要量将幅度增长。近年来,国家对基础

建设工程有所压缩,但各种重点工程、公路铁路建设并未停止。据预测,未来几年是我国整个工程机械、包括多功能工程机械的旺销时期。市场对过功能工程机械的需要量将远远大于对传统的挖掘机、装载机和其他单功能工程机械的需要量。

  小功率农用轮式多功能工程机械是将轮式拖拉机改装成工程机械,是农田水利建设急需的产品。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技术也日趋成熟。企业大力开发生产这种产品,既具备了主观条件,又具备了客观条件,有着广阔的市场。据有关专家介绍,目前国外除欧美和日本外,基本上都不生产这种特殊的机械产品。这种产品突出的特点是一机多用、机动灵活和价格便宜,同时亚洲国家对多功能工程机械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以上报告都由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撰写)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