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收购第一证券 广发重回扩张老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6日 12:08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蓝姝、李骐 广州、珠海报道

  广发证券收购第一证券证券类资产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在经历了中信反收购风波以及券商赢利模式严冬考验之后,广发证券以创新试点类券商的姿态站稳了脚跟。现在,广发证券开始继续扩张。

  扩张信号与政府因素

  广发内部人士向本报证实了关于收购第一证券证券类资产的消息,“这项收购仍然处在项目组操作阶段,存在诸多非市场化的不确定因素”。

  2002年9月,第一证券在原来珠海证券基础上重组设立,注册资本金6亿元。由海南第一投资集团联合上海新华闻投资、罗牛山股份、珠海日东

房地产、上海爱建信托、武汉新一代科技等五家公司发起设立。公司成立后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要在三年内让第一证券综合实力进入行业前20名,三年内将公司股本进一步增加至15亿元;积极争取三年后上市。

  但第一证券没有看希望的曙光。2004年第一投资集团实际控制人蒋会成“失踪”,第一投资旗下实业与金融投资均陷入风雨飘摇之中。在反复的重组危机之后,第一证券进入珠海政府紧急秘密托管状态。

  这一做法有效保护了第一证券的资产,随后珠海市政府开始紧锣密鼓地为第一证券找一个好婆家。

  尽管一直是在广州办公,但广发证券及其旗下的广发基金、易方达基金管理公司均将注册地放在珠海,珠海市政府在谈起珠海的金融格局时,一直将广发证券当做自己本土的金融机构,因此正如广发内部人士所言,这个收购进展中“更多是政府因素在起作用”。

  广发新路线

  广发证券的发展战略已经发生了变化。2003年12月,广发证券现任董事长王志伟空降接替原董事长陈云贤,广发证券停止了收购与扩张行为,经营风格转入低调内敛。2003年,广发的巨亏在公司内部被认为与替收购的券商填补资金黑洞有关——广发仅在北方证券上就垫付了5个亿资金。

  在进入王志伟时代后,广发对于自己家业庞大的摊子开始了反思。此前广发多名人士向本报证实目前广发高层对于收购其他券商保持谨慎态度,如果没有充分的优惠对价条件,广发暂时不会考虑主动收购问题券商。

  王志伟的低调务实体现在他对于风险的控制与创新业务的控制。王履新后,广发很快完成了委托

理财与自营类资产的清理。经过短暂的调整之后,广发很快恢复了元气,顺利跨进了首批创新试点券商之列,2005年广发更是以1.5亿的利润位列券商第二。其主要功劳归结于广发在创新类产品上面的深入耕耘。
股权分置
改革中,广发先行出手,成为初期股改拿下项目最多的券商,其推出的长江电力股本权证和武钢股份蝶式权证,获得市场认同,尤其是武钢权证上的创设上广发就进账2000多万。广发以“灵活的身手”成为股改运动中最大的受益券商。

  在今年广发工作会议上,王志伟更多强调的依然是推动广发的创新业务发展。3月16日,广发与法国兴业银行集团旗下的法兴证券正式签署金融业务合作备忘录。近来,运作不到3个月,取得14%以上的收益率,广发宣布对其进行首次分红。

  除第一证券外,广发内部人士透露:“去年托管的武汉证券如果进展顺利,由广发收购其证券类资产顺理成章。”从地理位置以及广发在中南的网点布局而言,武证的网络正好弥补广发的短板。而另一个今年初刚托管不久的河北证券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无论是托管武证还是河北证券,广发都派出了由总裁助理亲自挂帅、包括经纪业务部门负责人在内的阵容庞大的团队,“这么大的投入肯定不仅仅是为赚取那一点托管费”,广发内部人士称。

  此前,王志伟对本报表示,广发一直没有放弃上市计划。目前,除2003年亏损之外,广发已经连续两年实现赢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6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