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阐释抄底秘笈 因历史屡次在新兴市场上重演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7:58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 |||||||||
抄底现象在新兴市场屡屡上演 证券时报记者 郭蕾 近日,本报对QFII再次抄底的报道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各类投资者纷纷发表看法,那么,处在事件焦点之中的QFII们自己又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本报记者采访了多家QF
QFII抄底乃历史重演 里昂证券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研究部主管李慧指出,熊市心理是境内投资者误判行情的一个重要原因。她说,持续多年的熊市使得很多投资者在判断市场时缺乏自信,而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A股市场,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与地区当初开放股市时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 摩根大通(亚洲)董事总经理兼中国研究部主管龚方雄昨日在深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类似近期《证券时报》头版上关于QFII报道的标题,当年在韩国和日本的财经媒体上都曾出现过。” 龚方雄解释道,内地股市经历了长期的熊市,而熊市中的操作手法一般是赚了钱就跑,因此在市场由熊转牛的时候,大家心态一时扭转不过来,往往以为股市上涨只是技术性的反弹。这种心理可谓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龚方雄说,这种现象曾出现在很多其它新兴市场上。当初,日本、韩国的大底都是被美国等国外投资者捕捉到的,而不是本国投资者,因为在此之前,他们经历了大熊市。在韩国熊市转牛市的时候,外国投资者觉得韩国的股票太便宜了,大量买入,而国内投资者大量卖出。日本也是,日经指数如今已经达到17000点,而在指数从10000升到12000点的时候,都是国外的基金在买货,结果把日经指数炒到15000点的时候,本地的基金不得不去追货。 投资视角差异大 瑞信中国研究部主管陈昌华说,外资抄到A股的底部,并不是说海外投资者就特别“清醒”,应该是所谓的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陈昌华认为,外资的优势在于参与程度不高,在A股市场的投资只占外资总投资很小的比例,因此QFII不会太在意它短期的盈亏。“通常,一件事情对你越不重要,你反而能更客观地看待它。去年内地市场的恐慌气氛,外资是感受不到的,反而觉得形势很好。” 陈昌华告诉记者,股改刚开始的时候,整个市场是很没有信心的,但瑞信当时认为中小股东肯定是赢家。他说:“我不知道我能否代表所有QFII,但在我看来,送股越多股价跌得越厉害是很不理性的。你想想,大股东免费10送2或者10送3,甚至还有公司作出高额分红的保证。与此同时,公司总股本并没有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很难不看好的。” 龚方雄则指出,中国基金经理比较缺乏国际视野。最近的资源、黄金和有色金属股,内地的这些股票,象山东黄金,比香港乃至全球的资源股都便宜得多。内地投资者觉得它涨了100%,就应该出货。但他们没有看到,在过去两三年中国经历熊市的时候,国际股市上资源股和黄金股翻了2-4倍,近期A股市场出现的行情只不过是补涨。 李慧认为,境内外投资者在思维方式方面也不一样,内地投资者更多的是看技术面和消息面,而国际投资者更关注基本面和长远因素,这也是在此轮行情中两者表现有异的原因之一。 基金评价制度难辞其咎 龚方雄认为,国内的基金经理普遍很优秀,内地许多基金错失抄底良机部分是受制度制约的影响。他说,境内基金公司的投资战略、投资理念和对基金经理的评估方式,造成基金经理非常短视,按年、按季度甚至按月来评估基金表现,造成基金经理短期盈利的压力非常大。例如,去年上证指数从1000点左右一反弹到1200点就要下来,就是因为在经历了4-5年的熊市后,基金经理刚刚稍有获利就要出货,把利润吃回来。 龚方雄还指出,内地基金经理更换的频率太快了。 陈昌华则认为,两者的差异与其说是水平上,不如说是环境上的。“巴菲特的成功之处,在于他投资之后,不会因外界的评头论足或一时盈亏而轻易改变。而内地的基金经理面对的,却是短线心态很重的客户,做得好,被赎回,做得不好麻烦则更大。” QFII继续看好A股 接受采访QFII代表一致认为,目前A股市场肯定是在筑底。李慧说:“我们的额度不够。其实内地被低估的好股票还挺多的,我们对额度的需求很大。中国公司中,我们比较看好设备制造业、农业相关行业以及掌握物流链的消费企业,此外还有房地产业。” 陈昌华则表示,市场已经在筑底,牛市能否出现,取决于是否有新的、好的公司上市。所以,他认为IPO一定要重启,以进一步丰富二级市场投资品种。 证券时报此前系列报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