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 > 正文
 

经营性现金流:寻找潜力优质股的新视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 05:34 中国证券报

  江苏天鼎 秦洪

  随着市场越来越重视对上市公司内在经营素质,投资者的现金流量意识大大提高,从仅重视每股收益的会计利润指标开始逐渐转向关注会计利润、经营性现金流量等多项会计指标。经营性现金流量已成为投资者挖掘未来潜在优质股的一个新的视角。

  经营性现金流增速三动力

  投资者之所以关注经营性现金流量,主要因为该项会计指标是反映上市公司经营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一个最实在的指标。比如说如果一个公司虽然账面盈利充裕,而现金流量严重不足,则说明该公司赚的钱还在别人的口袋里,也许过一两年,别人欠公司的钱就成了呆账烂账。但如果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远远超过净利润,就意味着该公司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极强,公司未来的业绩增长有较大的保障,所以,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更反映公司主营业务为公司作出的实质贡献,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反映。

  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4月12日,沪深两市共有84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05年报,这些上市公司在2005年共实现净利润1720亿元,同比增加10.97%;加权平均每股收益为0.3131元,同比上升11.11%;加权平均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为0.7281元,同比上升18%。不难看出,2005年上市公司获得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的能力远超越净利润增幅,这意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质量有了较好提升。

  推动如此数据出现的动力主要有三个。首先,2005年的我国宏观经济的良性发展为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的提升提供了极佳的宏观背景,因为经济向好,往往带来企业回款良好。同时,由于房地产、有色金属、石化等行业的景气,使得现金流量出现大增。其次,监管部门关于限期“清欠”的工作也推动了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的提升,这在中国武夷、G海利等诸多上市公司的年报中有所体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2005年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增长较多。再次,上市公司在2005年有着较为特殊的经营背景,比如说新会计准则将在2007年实施,而新会计准则规定以前计提的减值准备等将不得冲回。同时,股改往往伴随着股权激励,因此,管理层有降低2005年的业绩基数的动力,所以,有些公司在2005年倾向于多计提各项减值准备,然后在2006年冲回。而计提减值准备并不会改变公司的经营性现金流量,但可以降低2005年利润,如此就使得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增速快于净利润的增速。

  前瞻业绩的角度之一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企业销售产品获得主营业务收入,理论上会同时带来现金流入,经过费用、成本匹配后,形成净利润,而费用与成本往往涉及到现金流出,由此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净利润与经营性流量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只不过,由于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等会计科目的调节,使得经营性流量与净利润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但是,如果经营性现金流量持续增长以至于超过净利润,那么,不仅意味着公司获得现金流的能力大增,而且意味着这些经营性现金流量会在以后会计年度逐渐体现为净利润,比如说房地产企业,由于利润结算的会计准则影响,预售商品房而收到的现金流可能在当年不能确认为净利润,但在以后年度会随着预售商品房达到确认条件而逐渐转化为利润,从而体现出业绩的成长性。因此,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增长的确是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增长的一个信号。

  同时,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有时候上市公司为了熨平每年净利润增长的曲线,比如说上文提及的股权激励往往是以2005年为基数,因此,管理层有一定动力降低2005年利润的基数,所以,在当年会计年度可能会通过计提应收账款减值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存货减值准备等其他因素增长当年费用、降低当年净利润,但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大幅增长意味着公司的净利润增长趋势已经形成,因此,随着资产的夯实,在以后年度的净利润会出现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说,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增长的确是上市公司业绩能够持续成长的一个信号。

  勿教条看待现金流

  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不能过分教条,因为部分行业具有极强的经营独特性,比如说资本密集型的企业,存在着较大的固定资产。而固定资产折旧不会产生现金的流出,所以,就导致了经营性现金流量远远超过净利润,比如说水电行业,其成本主要为固定资产折旧成本,而固定资产折旧并不产生公司现金流出,所以,水电行业的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一直高于每股收益。同样的还有商业、景点旅游、钢铁等相关行业的上市公司也存在着这样的情况。就是说,对于此类个股是否具备高成长性,除了现金流因素之外,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

  同时,也需要考虑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是可以调节的,比如说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关联方做高销售收入,而且也是当时支付货款,到次年再通过向关联方购买商品,支付货款,如此可使此会计年度的净利润与经营性现金流量都获得增长,因此投资者还得结合主营业务收入的销售客户进行综合对照。因此,在对经营性现金流量的研判上,不能过分迷信一个会计数据的推导过程,尚需要结合整个企业的经营流程进行,如此方能获得投资的成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