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融资融券放大机会和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12:58 《新财经》

  文/季立宗 何辉东

  近期,中国证监会与商业银行、证券交易所、证券公司等相关机构召开了多次研讨会,就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进行了广泛的意见征询和方案讨论。市场参与各方,也在会中进行了多层次的沟通和交流。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已经被郑重的提到了资本市场发展的议事日程中。

  市场呼唤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业务,是建立在市场对未来投资预期的需要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一种金融工具,实质上是一种信用交易。其最重要的作用,是在实现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利用市场自身的力量博弈,达到平衡和发展的目的。

  我国股市在经历了四年多的漫漫熊途后,已经变得遍体鳞伤。受市场因素影响,作为证券市场参与主体的券商,生存空间已经变得越来越狭小。近一年多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整顿和协调下,部分券商已经开始走出低谷,步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是,资金的充足性和流动性问题,仍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这道难题如果不能破解,将极大地限制券商的发展空间,资本市场的前进步伐也会因此而放缓。渴望涅重生的券商们,迫切的希望能够获得合法的融资渠道,更迫切地希望融资融券业务能够早日“开闸”。

  这个“闸”,为什么一定要开呢?记者采访了前人大财经委

证券法小组组长许健。他表示,“过去,券商普遍存在挪用客户保证金问题。出了事后,大都由国家埋单了。开展合规的融资融券业务,就是要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在交易制度上予以规范。另外,也要给证券公司新的活路,拓宽他们的收入渠道,增加他们的利润来源。这样,对降低证券市场的系统性风险,是十分有利的。”

  应该说,我国券商前几年在融资问题上,是走过一段弯路的,甚至是不归路。在一个只有做多才能博取价差的单边市场中,由于正规融资渠道的缺失,挪用客户证券保证金,就成了券商唯一可以选择的途径。另外,对资金强烈的渴求,也使所谓的“三方监管”、“两方监管”等擦边球业务有了滋生的土壤,加剧了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痛定思痛,在经过了几年熊市的洗礼之后,建立一个合法的融通资金和证券的体系,就显得越发重要。这是市场的呼声,更是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据招商证券私人客户部总经理赵斌介绍,融资融券业务除了能为券商带来不菲的佣金收入和息差收益外,还可以衍生出很多产品创新机会,为自营业务降低成本和套期保值提供了可能。“融资融券业务如果‘开闸’,市场将肯定发生一个质的转变。”某证券公司营业部老总感慨地对记者说,“首先,在股市处于牛市的时候,对客户开展融资,将会增加

股票交易量,活跃股市;其次,如果处于熊市,开展融资做空,也能够得到投资收益,市场将不再是单向的;第三,融资融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也有平衡股价和指数的功能,避免市场的大起大落;另外,融资融券业务还会给银行带来利息收入,而券商也可以拿到息差。市场将因此而变得更有味道。”同时,他还对记者说:“这个工具其实早就应该开放了,不然,市场也不会走到今天这种窘境。”

  风险控制仍是第一要务

  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虽好,但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舞得好,可以促进市场的发育;舞得不好,也会弄巧成拙。因此,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就成为了在制度设计阶段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在国际上,当前证券监管的核心,已经在向以企业资本金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转移,并结合其他指标,来构建综合风险防范体系。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及《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已明确规定,证券公司对单个客户融资和融券的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对所有客户融资和融券的业务规模,不得超过净资本的10倍。因此,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将会成为内控的重要指标。而对净资本比例的具体要求,也体现了风险控制在实际操作中的重要性。

  融资融券业务具有很强的杠杆效应。这种杠杆效应,能够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目前我国单边市场的现状。一方面,净资本的大小,决定了券商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规模;另一方面,对券商资信度等指标的评价,也会影响到分配给券商信用额度的大小。市场会通过自己的方式,对资本进行合理的配置。此外,融资融券制度的建立,客观上也给市场提供了做空的可能。资金的流向,将不再是单向的、被动的,目的性将会更强。长时间后,这种业务所显现出来的杠杆作用,就会更加明显。对券商的资本金指标,也会起到重要的牵引作用。

  因此,围绕企业的资本金,设计一套科学的管理控制体系,在融资融券制度出台之前,就显得尤为重要。融资的比例、利率和券种等要素,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论证和分析。既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又要严格防范市场风险,在这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给以后业务的全面展开打下必要的基础,为股指期货的开设创造条件。

  银证博弈 合则双赢

  融资融券是块大蛋糕,垂涎的人自不在少数。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作为开展该项业务的两大主体,争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银行方面倾向于建立一个专门的证券融资公司,通过这个公司来进行具体的融资融券业务。银行的这种态度,一方面是对券商仍存戒心,不敢过分放权;另一方面,也是想在整个融资融券业务体系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而券商显然不愿轻易放弃这块几乎到手的肥肉,他们认为,银行应直接给证券公司建立授信额度,将业务开展的主动权交到券商的手上。融资融券业务尚未推出,市场各方的博弈就已经开始。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由于银证双方难以在一些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上达成统一意见,甚至争论颇多,因此,客观上也延缓了融资融券业务的推进速度。

  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和券商其实各有所长。银行有着丰富的信贷市场经验,以及强大的资金实力。但无论是证券专业人员的储备,还是证券风险评估的能力,以及资本市场运作的经验,都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而这些缺陷,恰恰是券商的优势。在多年的困境中,券商久病成医,已经逐渐摸索和建立起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风险内控体系,完全有能力承载融资融券业务。因此,银证双方加强沟通和合作,形成优势互补,是众望所归,也是最好的结果。虽然当前双方仍存争议,但不会阻挡资本市场业务创新的大方向。分羹而食,是比较合理的结局。

  加速洗牌 优胜劣汰

  融资融券业务一旦推出,将对证券公司目前的市场占有率格局产生剧烈的冲击。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机构投资者已经逐渐成为市场的主角,中小散户的力量渐趋式微。而从种种迹象看,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始阶段,将主要针对实力较大的机构投资者。因此,大客户的流动,将变得不可避免。券商是否具有开展融资融券业务的资格,将成为能否留住大客户的关键因素。

  市场普遍认为,拿到创新类券商牌照的证券公司,很有可能第一批获得融资融券业务的资格。因此,创新类券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将占据绝对优势。这也是各券商争相申报创新类资格的重要原因之一。赶在融资融券盛宴之前,尽快地拿到入场券,成为了部分券商近期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不成功,毋宁死!另外,券商持券量的多少,也是能否顺利开展业务的重要因素。如果持券量很大,那么对开展融券业务来说,就掌握了很大的主动权,有了更大的弹性空间。运作得当的话,很容易步入良性循环;反之,则非常被动。

  具备融资融券业务资格,并运作良好的的券商,将强力吸引客户和资金的流入,加速证券业的洗牌。如今的券商,早已告别了那个架上两条沪深跑道,就能坐地收钱的年代了。残酷的市场,处处都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在竞争中胜出,就必须创新,争夺新的市场。融资融券业务便是这种竞争的催化剂。优秀的券商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越做越大;而平庸的券商则将变得步履维艰,被市场挤压得越来越小,直到消失。市场期待这种竞争,它将推动整个市场走向成熟。

  虽然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但该来的总会来。券商原罪的救赎少不了你;银行资金的解困缺不了你;资本市场的发展不能没有你。欢迎你——融资融券。

  小贴士

  融资融券,是指客户向券商借款购买证券或借进证券出售的一种交易行为。投资者在开立证券信用交易账户时,须存入初始保证金,融资的初始保证金要有一定的比例。例如在我国香港,初始保证金比例为10%,融资可购买股票为初始保证金的10倍。

  融资融券并不是国内资本市场新生事物,早在1993年,券商就开始为客户提供“透支”服务,即客户向营业部借钱买股票或借股票来卖。

  在当时机构自我约束力和金融监管能力不足的背景下,券商违规融资、挪用资金、重仓庄股,客户不顾风险借国债之名炒股等,最终,庄股崩盘,参与者血本无归,众多券商身陷亏损泥沼。1996年,

证监会明令禁止融资融券业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