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中国股权分置改革专网 > 正文
 

海泰发展高送出率彰显大股东诚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2:06 金融投资报

海泰发展高送出率彰显大股东诚意

  海泰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调整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后,市场反响热烈,股价二次冲击3.60元一线,复牌一周又有10%以上升幅。之所以有此表现,得益于海泰发展极其大股东海泰集团在方案设计中对细节的关注,表现出大股东对推进股改的极大诚意。

  一、通过组合方案的设计,较好的兼顾了流通股股东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利益。

  1、流通股股东每持有10股获送2.20股的直接送股方式维护了流通股股东的利益,保护了流通股份的股权价值。

  从绝对送股数量看,海泰发展对价水平适中,但从送出率看,海泰发展大股东的付出在众多股改上市公司中绝对名列前茅。以10送2.2股计,海泰发展非流通股东将向本次

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实施股权登记日登记在册的全体流通股股东支付31358529股股份对价,较原方案多支付8552327股。非流通股东送出率也提高至24.96%,本身已大大超出了市场平均水平。但因大股东承诺的垫付计划,绝大部分对价将由大股东海泰集团付出。海泰集团的实际支付数量将达到25553456股,占非流通股东支付总量的81.49%。相应的,海泰集团持股比例也由24.11%下降到14.57%。大股东的实际送出率高达惊人的39.52%,这在已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中首屈一指。

  2、股改完成后,海泰集团持股比例将不足15%,大股东的地位极易遭受冲击。

  公司控股股东海泰集团持有公司6464.39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4.11%,占非流通股总数的51.46%;以五成的持股比例送出八成的对价,足以表明海泰集团推进股改的代价之高昂。股改完成后,海泰集团持股比例将不足15%,对此,海泰发展高层曾表示,虽然大股东持股比例大幅减少,但不会对集团的控股地位或公司的后续经营有不利影响。

  3、除直接送股外,控股股东海泰集团还承诺协助公司签署对外包租协议。包租对象为公司拥有的部分工业厂房和写字楼,合同有效期限不少于5年,包租收入每年不低于5000万元,并以第一年为基数每年递增1%~2%。

  由此,海泰发展明年起,每年将增加5000万以上的租赁收入。从过去的经营情况看,公司租赁收入的毛利率基本在70%以上,此举将大大提升海泰发展的利润水平。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对比,截止2005年三季度末,海泰发展租赁收入仅1722.2万元,只占总主营业务收入的5.19%,却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303.23万元,占总主营业务利润的24.82%。如果这一收入扩大三倍,海泰发展收益情况会出现根本性转变。这是继2001年与公司进行整体资产置换之后海泰集团支持公司业务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把本次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未来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大大增强了公司未来业绩的稳定性,有利于提升包括流通股股东在内的所有股东的股权价值,充分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支持力度。

  4,海泰集团承诺,其持有的非流通股股份自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在三十六个月内不上市交易。超长的锁定期充分体现了控股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

  二、公司的股权结构的特点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价的绝大部分成本将由控股股东海泰集团承担,海泰集团为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公司控股股东海泰集团持有公司6464.39万股,只占公司总股本的24.11%,只占非流通股总数的51.46%;同时,募集法人股股东数量众多,达到385家,持股数量非常分散,合计持有公司6098.2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2.74%,占非流通股总数的48.54%。

  1、支付股份对价,特别是代其他募集法人股股东垫付941.73万股的巨额对价股份后,海泰集团的持股比例大幅降低,从24.11%下降到14.57%,其相对控股比例已经处于非常低的水平。

  在海泰发展385家募集法人股股东中,有303家反对或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或者无法取得联系,这些股东共持有股份3663.07万股;此外,在提起动议的股东中有109.61万股存在质押、冻结等情况。合计有3772.68万股无法执行股份对价。为保障流通股股东获得足额的对价,海泰集团需要为非流通股份代垫对价9417250股。

  据海泰发展有关人士介绍,由于公司设立较早,非流通股东数量众多,情况非常复杂,很多非流通股东已无法联络,有些股东主体变更较大,一时无法明确股权归属;而有些股东则无法出具股份证明;甚至有些股东的法人主体都已经撤消等等,再加上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低,无法单独提起股改动议,公司达到提起股改动议规则要求的工作中遇到很大困难。自2005年8月份至公司股改正式启动前,海泰发展就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找这些股东并尽力协商处理方案,最终达到了提起动议的规则要求。目前,公司还在通过多种途径寻求与其他法人股东接触,但成效不佳。尽管股改方案中设定了大股东的追索权,但是后续如果不能找到这些股东并达成处理意见,海泰集团垫付的

股票将难以收回。公司这一措施保证了股改的顺利进行,但确实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2、海泰集团溢价进入企业,没有募集资金收入,反而付出较高的代价。

  海泰集团是通过重大资产重组进入海泰发展的。2001年12月12日,海泰集团以拥有的国际创业中心、火炬创业园以及海泰科技园等优质资产置换津百股份的全部资产和负债。置出资产总计12.32亿元,负债总计8.99亿元,由于津百股份亏损原因,至资产置换生效日海泰集团公司置入资产高于公司置出资产,产生的交易差价2182.74万元,形成海泰集团对公司的应收帐款。为了减轻上市公司的负担,海泰集团,豁免了上述应收帐款。通过资产置换,公司的资产质量和资产结构得到了优化,资产负债率由73.04%下降到0.88%。

  资产重组前,公司发生了巨额亏损。资产重组后,公司扭亏为盈,近三年净自资产收益率保持在10%以上。应该说,海泰集团的入驻对公司盈利能力和整体价值的提升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3、对于其他303家反对或未明确表示同意参加股权分置改革,或者无法取得联系的募集法人股股东,为保护其权益,控股股东海泰集团承诺:自本说明书公告之日起,在本次股改方案实施之前有权以公司2005年9月30日每股净资产1.72元为价格协商基础,向海泰集团出售其所持股份,然后由海泰集团向流通股股东支付相应的对价。

  可以看出,海泰发展和控股股东海泰集团公司为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付出了许多努力,体现了海泰集团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诚意和支持公司未来发展的决心。

  公司全力投入股改,也正表现了公司急需完善治理结构,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海泰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海泰绿色产业基地二期已于2005年10月投入使用。根据公司业绩快报,仅一个季度,其创造的租售收入就使公司净利润与前三季度持平,充分显示了海泰工业地产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现三期工程也已进入开发阶段,按规划,规模将超越前两期总和。同时海泰发展开始正式进入天津滨海新区25平方公里高新技术区的开发建设工作,其中也蕴藏了无数宝贵的商机。海泰发展治理结构的完善,可以使公司全力投入经营之中,为今后几年海泰发展的高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