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产阶级的前世今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2日 00:4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张闳

  《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

  〔美〕约翰·斯梅尔(JohnSmail)著陈勇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6年2月出版

  西方社会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并未因其数量上的优势而赢得文化上的主导地位,始终处于两极阶级的夹缝之间,政治身份暧昧,文化身份是模棱两可。

  今天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显然缺乏公共领域和价值体系的支撑。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依旧是寄生性的,是对强势阶层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依附,无法在整个社会生活架构中,发挥积极作用。

  几年前,几本被认为是中产阶级生活教科书的读物如《格调》、《品位》等,在国内出版,一度引起社会各阶层的密切关注。但在当今中国中产阶层依然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人们并不知道中产阶层的真实来源和构成规则,无非是根据几本小册子,胡乱拼凑起若干条例。一股徒有其表的中产阶层文化潮流开始在中国蔓延。拙劣的东施效颦,一些没有来龙去脉的暴发户,在金钱的沼泽地里孳生的灰色蘑菇,装点着所谓"中产阶级"的寒冷交替的早春季节。在此背景下,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斯梅尔《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一书汉译本的面世,对于当下中国有着特别的意义。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西方社会规模庞大的中产阶级并未因其数量上的优势而赢得文化上的主导地位。这个中间阶层始终处于两极阶级的夹缝之间。他们的政治身份暧昧,文化身份也是模棱两可。在上流社会和精英阶层看来,中产阶级自身没有文化的原创力,只是作为一个消费阶层,在文化上是消极的。其平庸保守的文化趣味,在知识分子笔下总是被嘲笑的对象。下层社会则对中产阶级充满敌意,他们被看作是上层社会强大的同盟军甚至是帮凶。社会学家在讨论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市民社会的时候,也小心翼翼地规避"中产阶级"这一概念。中间社会是一个尚未充分彰显的灰色地带。直到20世纪后半期,传统的社会架构的改变,两极社会的对抗性关系的弱化,中间阶层在现代社会的格局中显得越来越重要,知识界对中产阶级的学术关注才变得密切起来。

  《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实际上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并非"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实习手册。如果有谁试图从中找到诸如怎样装潢卧室,怎样品味咖啡的指南,那肯定会大失所望。约翰·斯梅尔以18世纪英格兰北部重要的工业地区哈利法克斯为样本,精确地描述了西方中产阶级的生成史。专治英国近代早期社会、经济、文化史的斯梅尔试图以此解答近年引起热烈讨论的一个问题:英国中产阶级文化的起源是什么?他认为,一个群体的阶级认同,依赖于一种其成员共同享有的文化,一种包含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在内的具有共同世界观的文化。他回顾了资本主义大型纺织企业侵蚀小独立织工的过程中,一个日渐富裕的制造业中产阶级精英在哈利法克斯的兴起,从中探究新的工场主及其相关的专业精英人士,与特殊的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产生的密切联系。比如他们形成了一套对于信贷、投资和货币的看法,以及特有的对于一系列

奢侈品和时尚用品的消费取向等。尽管斯梅尔只是研究了一个特定的地区,但他一再探讨了更广大世界对这些家庭的影响以及他们的经历所隐含的意义。

  英国中产阶级在形成过程中,并非仅仅构成一个社会的中等收入阶层,而是介入到建构一种属于中间社会阶层的"公共领域",生活社群、公共生活空间、社团,乃至议会政治,进而形成一种与其公共领域相对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体系。中产阶级不仅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概念和一个文化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约翰·斯梅尔眼中,它是"一套新的社会关系、一套新的经济实践、一系列新的嗜好和欲望------简而言之,即形成了一种新的文化。"由此看来,被传统的精英意识所妖魔化了的,或者说被当下流行媒体所美化和时尚化了的中产阶级意识,都不是中产阶级的真实面目。

  今天中国的所谓"中产阶层",显然缺乏这样一种公共领域和价值体系的支撑。这样的中等收入阶层,依然只是一群靠经济活动纠结起来的乌合之众。其生活方式和文化意识形态,依旧是寄生性的,是对强势阶层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依附,依旧无法在整个社会生活架构中,发挥积极作用。这种脆弱的依附性关系,实际上远不足以维系整个社会政治结构的稳定。这些依靠时尚的"格调"和"品位"涂料所粉饰起来的"中间阶层"的小

客厅,看上去鲜亮而且舒适,但经不起外部社会政治和文化风暴的冲击。在未来可能的社会变故中,他们将会在来自其他任何阶层的力量的冲击下,变得不堪一击。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

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