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让股东会成为沟通的桥梁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1日 10:49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谢颖明 庄少文

  日前,记者参加了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会议主要内容是审议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议案以及修改公司章程等。会议期间,公司高管与股东利用这次机会进行了比较深入的交流。一位股东向高管建议,公司应在股权激励、资本运作等方面多做一些研究,以使公司更加快速发展。这种交流看似普通,但在股东大会中实在不多见。

  这位股东提到,公司要发展必须积极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福利、职位、乃至股权激励机制。他认为,公司的股改已经完成,大股东的利益与股价息息相关,因此股权激励可以保证管理层的稳定性。此外,他建议公司要加大资本的运作力度。

  当前,股东大会流于形式的现象不在少数,不少公司的股东大会,股东到场后就是打打勾,投投票,会议开了十几分钟就草草结束。股东表面上是在行使话语权,然而,这些话语权几乎被限定极其狭隘的范围内,那就是为某些“既定”的方案打勾投票。诚然,从“用脚投票”到“用手投票”的转变是一种可喜的进步,但是,如果能够再进一步到“用心投票”,那将会是一种质的飞跃。

  无论是大股东还是流通股东,其权利都应该在股东大会中得到切实的体现。流通股东对公司发展问题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因为流通股东觉得自己的持股比例不多,“股微言轻”。但记者认为,更重要的是,管理层和股东之间没有达到一种默契,没有把互相沟通的意识培养起来。

  其实,在很多重大问题上倘若上市公司能够利用股东大会的契机与股东充分协商、沟通,在双方意志达成相对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加以解决,就能够使问题的解决方式更加民主化,从而避免了“一刀切”式解决问题给市场带来的较大冲击,在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的同时,也有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

  越是好的公司,往往越注重沟通和交流方面的建设。首先,公司要给股东一个发言的空间,让股东能够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到公司发展问题的讨论中来。

  其次,股东既然是公司的投资者,必然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正视公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为之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其实,只要能够在公司与股东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投资者应该能够对公司的经营决策给予充分的理解,同时也积极地会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需要强调的是,加强公司与股东的交流并不是对公司高管权利的剥夺与侵犯,而是要让广大流通股股东的话语权真正发挥作用,使流通股股东不再被动听取大股东的决定,能够在公司重大事项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切实维护自身的利益。

  这样做的最后结果一定是双赢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41,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