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专家激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08:44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晏 深圳报道

  在日前举行的第八届风险投资论坛上,许多科技企业奔赴海外上市的话题,再度引发了专家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问题的讨论。其中,以曹凤歧与吴晓求为两种观点的代表,就“借窝下蛋”还是“筑巢引凤”演出了一场PK秀。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北京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中心主任曹凤歧认为,企业到海外上市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国内条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先到海外,然后再回到国内,是一个实事求是的选择。

  曹凤歧用了一个很生动的比喻,鸡要有一个窝孵蛋,但是国内的窝很小,还漏水。我们到国外借窝下个蛋,或者一只小鸡出去了变成一只母鸡,长大了再回来。

  而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则针锋相对:“鸡都跑了,蛋肯定不在这儿了”。他认为,原来的战略是把企业送出去,再用QDII把资金送出去,从而培育一个海外市场,现在则要把大型的和特大型企业留下来,再加上泛化的QFII,把外国的资本引入中国资本市场,只有这样,中国的资本市场才能强大起来。

  筑巢引凤

  表面上的分歧背后,二人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都认为,必须要改革市场,让市场这个“窝”能引来更多下蛋的鸡。

  曹凤歧坦言,事实上无论是大企业、中小企业,他也希望他们都能在国内上市。现在做不到怎么办?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市场搞好,要使市场的容量变大,要使它变成一个投资的市场。

  吴晓求认为,改革有两大核心,一是改革交易所,改革交易体制。上市公司是一个稀缺的资源,走了一个就少了一个。交易所虽然是事业单位,但现在变成了行政部门,一定要把它市场化、公司化才有动力挖掘资源,还走官方道路是没有效率的。二是必须要改革发行制度。

  深交所策划国际部总监隆武华说,其实只要深交所、上证所能发行,境外的市场竞争不过本地的优势。虽然一部分企业到海外上市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遗留问题在早期有其合理性,但是现在的核心问题是如果不对国内市场进行根本改变,再等30年,“鸡也回不来”。

  对于如何吸引高素质的企业在国内上市,论坛的其他嘉宾也提出了建议。中国风险投资研究院院长陈工孟的想法是,能否在中国主板开一个特殊板块,让那些在海外上市的优秀企业在国内也可以发行股票。第二个思路是搞CDR,主要针对那些在境外或香港上市的公司想在中国境内证券市场再筹集资金或者流通股份。在发行CDR的时候,要求把一定数量的股票抵押到中资银行,然后在中国证券市场发行一定数量的CDR,一方面吸引更多的中资企业回流,另一方面让国内资金有了一个更好的投资渠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69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