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中国民众的俄罗斯艺术情结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 01: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葛颐

  正在中国美术馆热展中的"俄罗斯艺术300年展"作为俄罗斯文化年的重头戏之一,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前来参观,俄罗斯艺术为什么会对中国观众产生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老一代画家的情结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一代油画家由于历史原因,受到苏联绘画的很大影响。在苏联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他们学习的艺术家不是达·芬奇、拉斐尔等西方大师,而是像克拉姆斯科依、列宾、希施金等前苏联画家。在中苏友好时期,有许多画家到前苏联求学,也有前苏联的艺术家来中国讲学。如当时前苏联著名画家马克西莫夫在中国创办的油画班,被称为"马训班"。在"马训班"中产生了主导中国学院派油画的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等画家,在留学俄罗斯的人当中也涌现了罗工柳、全山石、林岗等一大批著名画家。此次大规模的俄罗斯绘画展览重新唤起了人们心中那份俄罗斯情结。展览期间詹建俊、靳尚谊等老画家都多次参观展览,充分体现他们对俄罗斯绘画的深厚感情。

  中青年画家的隔代情怀

  虽然1963年中苏关系破裂,但事实上在1985年之前,也就是所谓"85新潮美术"引进西方美术思想之前,苏联绘画教育模式一直统治着美术学院的教学,深刻影响了中国的美术教育,所以大多数中青年画家也都从其老师辈画家言传身教中感染了俄国绘画情结,对俄罗斯绘画了解得也比较多。事实上,中央美术学院现在的油画教学仍然延续了俄罗斯的以写实教育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这次展览涵盖了俄罗斯近300年绘画名家的作品,许多画家和学生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观看这次展览。

  普通观众对俄罗斯文化的熟识

  绘画只是前苏联文化艺术在上个世纪对中国影响的很小一方面,我们随口能说出许多前苏联艺术家的名字,如作家列夫·托尔斯泰、陀思托耶夫斯基、契诃夫,作曲家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即使对美术不甚了解的人恐怕也会对列宾的名作《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有印象。相对于其他国家,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在我国有相当的民众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