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铲除两大毒瘤 奠定牛市三大因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8日 07:46 四川金融投资报

铲除两大毒瘤奠定牛市三大因素

  财经分析专家 贺宛男

  这些天见面谈股票的越来越多,连小区保安都在同我讨论牛市是不是真的到来了。我的回答是,要问股市现在是不是进入牛市,先得从当年为什么会跌进熊市说起。

  中国股市是怎么跌进熊市的?既不是宏观经济使然——中国经济始终是一枝独秀;也
不是资金面使然——居民储蓄每年增加1万多亿,而且这四、五年都是银行利息最低、资金最宽松的年份;更不是技术面因素,股指跌到这个份上,早就该反弹了。中国股市的五年大熊市,除了国有股市价减持的错误决策外,最伤在两大毒瘤:一是大股东占资(股权分置为大股东占资准备了最好的温床);二是券商以委托理财为名,大肆挪用乃至诈骗客户资金。第一条直接导致基本面恶化,直接引发股指高空坠落。第二条使资金面出现危机,券商委托理财黑洞导致一两年间数十家证券公司破产倒闭,使整个证券行业成了高危行业。

  如今,铲除这两个股市毒瘤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大股东占资今年年底前解决,券商整治今年10月底前结束。对于券商,不解决挪用和委托

理财黑洞的将退出市场,对上市公司,虽然没有明言不解决大股东占资就要退市,但打入“另类”恐怕是在所难免的了。

  笔者坚信,这两个毒瘤若得以铲除,中国股市的安全性就有了基本保证,不是说买

股票就没有风险,而是指投资者莫名其妙地被拦路抢劫、并且只能自认倒霉的中国股市特有的体制性风险有望消除。唯有如此,市场才能有真正的牛市。

  但股市能否真正走牛,还得取决于三大因素:

  一、公司业绩是牛市基础

  截止本周末(4月7日),两市已有750家公司发布2005年年报,合计实现净利润14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2元。但考虑还有175家预亏公司尚未披露年报,特别是1亿元以上的亏损大户多躲在后面,估计全年业绩很可能同上年相仿,或略有下降,每股收益保持在0.24元上下。

  中国股市有一个特点,增利的多是大公司,亏损的则多是小公司,而小公司巨亏往往又是非经营性亏损,只要非经营性亏损的源头(上文提到的两个毒瘤)控制住,公司业绩就不会坏到哪里去。笔者相信,随着2006年新股开闸和非经营性亏损被基本刹住,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望迎来一段稳定增长期。

  二、购并是市场走牛的主题曲

  中国股市要真正走牛,必须有购并这首主题曲,而全流通为股市购并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有一则消息非常值得留意:《中国新闻周刊》日前刊文称,今年,国资委将进一步在央企数量上大做减法———现有的167家将至少有一半被重组,重组的最终目标并非是80—100家,而是30—40家。对央企必须在同行中处于前三位,李荣融给出的最后期限是2007年10月,“要做到各自所在行

  业的前三名,做不到的,你就自己找婆家,你找不到的话,我给你找。”目前,央企在两市上市的约有200多家,除中石油、中石化系统正通过股市进行购并外,其他尚无动静。

  以金融、房地产、商业、有色金属等为代表的行业持续向好,以及以钢铁、水泥、汽车等为代表的行业不振引发的购并潮,将成为股市走牛的两条主线。

  三、新老划断是牛市试金石

  管理层总说IPO和再融资没有时间表,但日前公布的中国外汇储备已达8536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这一信息在资本市场折射出的一个信号是,让大公司到海外发股吸引外资的政策,恐将发生变化,例如一些大银行到海外发股拿了数十亿乃至上百亿美金,还不照样要换成人民币增加外汇储备?如果海外发股不再重要的话,A股市场IPO和再融资就变得紧迫起来。新老划断恢复融资功能,以及限售期到期(最先是小法人)能否顺利退出,是股市走牛的试金石,哪怕指数要向下沉一沉也总得过这一关。

  在笔者看来,新老划断越早推出越好,因为A股市场的融资功能实际上已经停了一年多,就像深圳股市有两年不发新股,导致深市业绩大幅下降一样,一个长期没有新鲜血液的市场,是不可能吸引大资金进来、也决不会有大牛市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8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