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衍生品迎来发展新机遇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06:13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郭凤琳 实习记者 周明 昨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宣布正式开展国际货币产品交易合作,这为我国推出以外汇为主的金融衍生品创造了条件。 “中国将是下一个拥有金融衍生品的地方,现在是它开始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全
进入2006年,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正在筹备的金融期货交易所点燃了市场对金融衍生品的企盼,而以人民币汇率和利率市场化为主的金融体制改革,为金融衍生品的推出提供了基础条件。 市场波动性增强呼唤衍生品 敏感的市场人士可以感觉到,近来监管层在推动金融衍生品发展方面频频发力。比如,利率、汇率改革举措相继推出,以及今年筹建金融期货交易所。有专家认为,人民币内外价格形成机制变化所带来的市场波动性增强以及相应的风险加大,是管理层加快推出衍生品的主要原因。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负责人李伏安说,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改革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发展。随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和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无论是机构还是个人,都面临着财富升值或贬值的变化。人民币价格波动带来了风险,也引起国内居民对财富管理的关注。市场波动的出现不仅使避险成为内在需求,同时也为金融衍生品提供了交易的基础。 专家用“一日千里”来形容我国的金融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年内即可基本完成,为推出股指期货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贷款利率的放开、央行融资券的发行、机构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等,使得人民币国内价格形成机制越来越市场化,为利率期货及其衍生品的产生提供了基础;而汇率浮动范围的加大,也使业界对汇率衍生工具翘首以盼。 专家认为,这些改革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企业和居民也越来越适应这种市场变化。可以说,发展金融衍生品已具备条件。 意在夺取自主定价权 “从走势看,境内人民币远期市场完全是境外人民币NDF(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的影子市场,而且,这一格局将会延续相当长时间。”长期研究人民币衍生品的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部主管张光平在一次衍生品论坛上不无痛心地说。 境内本币市场成为境外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影子市场,这意味着即使中国资本项目没有放开,国际市场上仍然可以通过衍生品对人民币定价。为什么我们的本币市场反而受制于人?张光平认为,主要由于国内远期市场发展程度还很低,无论是市场参与机构还是交易量都很小,因此无法掌握本币定价权。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常清说:“我国作为最大的买方,不仅没有形成买方垄断,反而成为国际炒家蚕食的对象。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没有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市场,特别是缺乏一个掌握重要工业原材料定价权的期货市场。为此,我国的实业界损失惨重。” 国内缺乏重要工业品的期货市场,使得国内企业只能到国外市场避险。但是由于国际期市和国内现货市场并不同步,所以即使企业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往往也会遭受损失。业内人士认为,只有我国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才能为国内企业避险提供基础,也才能对国际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才能自主地为人民币内外价格定价。 央行研究局局长唐旭为此呼吁,希望我国的衍生品市场能成为国际市场的组成部分,最好是成为一个新的定价中心。因为只有这样,话语权才能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上。这才是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目标。 加强风险意识是关键 监管层对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达成共识,但历史上的327国债期货事件,以及近两年的中航油、国储铜事件,这些阴影始终笼罩在金融衍生品之上。如何才能不让历史重演,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对此,李伏安强调,市场主体要从事衍生品交易,关键看有没有管理风险的能力和配套技术,并不是说不做就没有风险。以银行为例:只要银行账上有不同种货币的资产或负债,只要有不同期限的某一种风险或者负债存在,即使这家银行不做衍生品交易,仍会承受各种资产价格变动的风险。因此,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在开展衍生品交易时,机构是否具备识别、计算和管理风险的能力是最重要的。另一方面,企业和居民对资产价值波动性风险的认识,以及他们对金融衍生工具的驾驭能力也是这个市场发展的关键。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