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我与股改] 难忘57个小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6日 02:0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王璐

  如果让我回忆2005年最难忘的时刻,当是9月9日下午3时以后的57个小时,因为其间我亲眼目睹了我国资本市场首批股改公司的"诞生"过程,从而成为这一重要历史时刻为数不多的见证人之一。

  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周末,是中国证券市场历史性的制度改革------股权分置改革进入重点推进阶段后的第一个周末。我依稀记得,为了见证这一重要时刻,9月9日下午收市后,各大财经媒体的记者就从四面八方云集到上证所,期望能在现场得到有关股改的第一手信息。当天,上证所也对记者大开"绿灯",专门开辟了一间会议室作为临时新闻中心。

  这天下午,根据交易所的安排,进行的是沪市首批股改公司的"海选",即在不透露公司名称和对价水平的前提下,由保荐机构按照上证所提供的统一表格,填写申报内容后上报给交易所。最终,有20家上市公司进入初选名单。

  次日上午9时,经过"海选"后被约见的20家公司的保荐人代表、上市公司相关人员、上证所参与股改的工作人员等齐聚一堂。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上市公司的来人一眼就能辨认,因为他们都提着大包小包的资料。而且,和媒体记者的兴奋相比,他们的表情似乎略显紧张。毕竟,彼时他们对于公司能否最终"晋级"成具有历史意义的首批股改公司仍比较茫然。不过也有例外,有一家公司的老总就对着央视的摄像机从容地做了个象征胜利的"V"字手势,信心满满的样子。

  那天一等就等到了晚上,大约22时左右,当大家昏昏欲睡的时候,忽然有人叫到"名单来了"。这一声叫让新闻中心炸开了锅。有12家公司"晋级"成功,此后的一个小时,新闻中心电话声、短信声、说话声、以及各种办公机器发出的低分贝噪声此起彼伏,记者们通过各种通讯手段为这12家公司传送捷报。交易所则连夜通知入选公司履行相关程序,指导其准备相关披露文件。当最后一家公司通知到位时,已不知不觉进入了新的一天。

  据了解,10日晚上,上证所股改工作组不少工作人员为了节约来回路途中的时间甚至没有回家,而是草草地在工作台上打了个盹。

  本以为事情进行到此,首批股改公司"出炉"的准备工作已接近尾声,谁知高潮还在后面。11日,一切并未呈现出高潮过后的宁静,相反,气氛还显得有些许紧张。面对毫无经验可循的股改工作,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交易所都是"摸着石头过河"。与此同时,在管理层"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原则下,再多的困难也要迎刃而上,不能"绕道走"。在此情况下,时间就显得紧迫起来,气氛自然也就紧张。

  眼下,股改任务已完成过半,经过二十多轮的实践,各种操作程序也基本顺畅,渐入佳境。但那57小时的经历却仍然在我脑海中不断浮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