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围绕扩大内需制订消费政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03日 00:4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邓聿文

  中国现在面临的迫切问题是内需不足,内需不足又是因为人们的消费需求不足引起的,也就是消费在"三驾马车"中所占的比例不高。此次消费税的调整,肯定会影响到人们的消费行为,并进而影响到内需问题。如何看待消费税与内需之间的联系?

  的确,它们之间存在着这种逻辑关系。考虑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远未成熟,在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经济只能继续依赖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协同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三角型架构"。现在,严峻状况在于:过度依赖投资,难以维系。目前投资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达44%,而消费率(消费占GDP比重)却一路下降至56%,比世界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

  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极易导致投资膨胀。另外,从投资效果来看,我国的投资效率远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目前,某些地区和部门的盲目性投资,出现了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现象,效益下降,产品库存积压,产品的价格下跌,企业经营面临新的困难,企业的造血机制没有形成,而又需要进一步投资输血来挽救。盲目性投资的背后是我国的资源消耗量却大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总之,扩张性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在未来已经没有出路,必须彻底转变。

  从第二驾马车即出口来看,进一步扩大出口也面临着困境。过去4年,中国对外贸易开创了全球贸易史上前所未闻的跨越式发展,而这种跨越式发展利弊相伴。有利的一面是

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空前加深,为我国经济增长带来充沛的动力。不利的一面则是中国经济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节节攀升,外贸依存度由入世当年的32%上升到2005年的70%左右。以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值17%作对比,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出近5倍。外贸依存度,被看作判断一国经济安全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中国当下80%的外贸依存度同样开创了全球贸易史之最。这就意味着世界经济一旦患伤风,中国经济因出口不畅很可能得伤寒。出口的大幅增长,也伴随着贸易摩擦的日益增多。

  同时,由于我国出口产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粗放型增长方式,因此,在出口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必然伴随着战略资源对外依赖程度的提高。

  此外,与中国外贸光鲜的增幅曲线相对应,入世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单位利润却在一路下泻。出口价格战越惨烈,企业争份额、抢市场的拼劲越甚,出口价格就越低,呈典型的恶性循环状态。

  所以,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出口越多,意味着国内有越多的产品与服务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消化。假如国际市场消化不畅,哪怕只是局部的"肠梗阻",国内长期存在的一般产品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问题势必更趋加剧。紧随而至是在部分产业或行业压缩产能减少就业岗位,从而波及整个社会稳定。

  现实的必然选择是第三驾马车,也即扩大内需要成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我国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增进消费的政策。从发达国家的经济政策来看,消费政策一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有若干政策,而独独没有一个成体系的消费政策。

  扩大内需的另一个着力点,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为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引导产业投向,优化产业结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当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战略重点,使经济增长建立在人口素质提高、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

  第三个着力点,是鼓励节能产品的推广使用,营造绿色消费文化。

  第四个着力点,则是建立民族品牌战略,鼓励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开展节能降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支撑和不竭动力。

  第五个着力点,是通过转移支付体系,减轻居民消费负担,同时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总的来说,应紧紧围绕扩大国内需求这条主线,构建中国消费政策体系,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