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中短债基金今年将迎来发展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30日 02:4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访友邦华泰中短债基金经理汪晖

  上海证券报 记者 施俊

  正在发行的友邦华泰中短期债券基金的基金经理汪晖日前表示,随着中短债基金在进一步规范后重现市场,这一低风险、高流动性、收益性良好的金融工具最有可能再现货币市
场基金的辉煌,2006年将迎来中短债基金的大发展年。

  现金管理工具丰富多彩

  汪晖认为,对于中国开放式基金市场来说,将2005年称为货币基金年一点也不过分。几乎在一年的时间里,货币基金为各类投资者认识并广泛接受。货币基金急速发展,份额超过2000亿份,占到全部基金的40%以上。回顾2005年,除了产品自身低风险、收益稳定、流动性高特点外,推动货币基金繁荣发展的主要是适合债券市场发展的宏观经济背景和货币政策以及债券产品创新。正是由于宏观调控"宽货币、紧信贷"使市场资金供给十分充裕,人民币升值使央行主动引导市场利率两大因素推动货币市场利率步步走低,进而央行初步尝试短期融资券并获得成功,货币基金丰富了投资工具。

  据介绍,中短债基金产品是与

货币基金形成相互补充的两个现金管理工具。中短债基金在流动性方面,资金进出类似储蓄,在风险方面,投资组合的平均久期限制在3年以内,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风险同样较低,且申购赎回免费,投资成本低。而在收益性方面,中短债基金投资范围更广,其投资范围中包括了法律、法规或监管部门允许基金投资的
证券
化产品,如央行将推出的ABCP、高收益的ABS、证券化产品等,使其在投资功能方面更胜一筹。

  债券市场发展目标明确

  汪晖说,从2006年情况看,管理层针对债券市场发展的政策目标、债券金融创新产品的繁荣、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环境以及债券市场自身运行规律都支持中短债基金大发展,一系列证据表明,2006年将迎来中短债基金的大发展年。

  首先是管理层对债券市场发展的目标十分明确,政策推动力度进一步加大。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市场"。如果进一步对政府工作报告解读,政府目标十分明确:积极稳妥地发展债券市场,并不意味着要继续扩大国债等主权债发行规模,而是推动企业改善融资结构,发展直接融资,减少间接融资。也就是让更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去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来满足资本需要。

  其次,债券市场金融工具创新将进入繁荣阶段,这些工具正是中短债基金主要的投资品种。央行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2006年货币政策取向趋势明确阐述:进一步调动市场主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鼓励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已经预见的是:创新品种和发行规模双扩容,将是2006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大趋势。各类信用债券将有突破性发展,目前

证监会受理资产证券化计划规模总额在200亿元--300亿元之间,业内保守预期是2006年新发资产证券化产品规模至少在100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和货币政策取向将支撑低利率金融环境。

  中短债基金适应需求

  中短债基金既满足了投资者降低组合久期的风险偏好,又为投资者提供充分的流动性,是目前市场情况下理想的组合配置工具之一。由于债券市场经历了2005年大幅度上涨,上证国债指数涨幅达到了20%,长期债券的绝对收益率急剧下降,长短期利差也大幅缩小。投资者从风险收益的角度分析,有强烈的缩短组合久期的要求。

  汪晖介绍说,友邦华泰中短债基金作为国内第一只由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推出的中短债产品,在产品设计、将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作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在产品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债券市场金融产品创新的巨大潜力,在投资范围内为投资创新产品预留空间;投资管理和风险控制方面,友邦华泰中短债基金获得外方股东AIGGIC全力支持,引进AIGGIC在固定收益类资产投资方面成熟的个券选择技术。

  汪晖认为,2006年获得超额收益必须以创新品种为主,精选信用债。因此,在当前阶段,个券选择策略成为友邦华泰中短债基金的主要投资策略。同时,友邦短债基金借鉴AIGGIC全球债务人风险评价体系(ORR)建立了"友邦华泰内部信用评级系统",用同一标准分别对交易对手和个券进行信用风险评估和授信,只有入选的机构才能进入交易对手名单,只有达标的个券才能进入投资备选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