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联合证券:近期沿六条线索按图索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联合证券研究所

  鉴于对市场整体的乐观态度,根据机构投资者布局的最优化原则, 结合“十一五”规划和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精神,我们提出以下投资线索,它们有望成为2006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投资主题。

  军工

  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审议批准的2006年国防预算为2838亿元人民币,约合351亿美元,比上年预算执行数增长14.7%,2006年国防经费支出预算占当年全国财政支出预算的7.4%。预计至少到2008年,我国的军费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与国外军工企业相比,国内军工背景上市公司在业务规模、资产总量等方面差距巨大,在产品独立开发与制造等各环节能力偏弱,同时缺乏通过并购实现扩张的能力。但我们认为,在我国军事指导思想和军费投入出现重要转折的背景下,从壮大我国军工产业的角度出发,必将借鉴国外成功的军工发展经验,使军工产业从体制到实际表现发生新的转折。

  新农村

  首先关注的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受益的行业,主要是水泥等建材行业和钢铁的建筑线材子行业。中国水泥消费中农村一直占有很大比重,改革开放后一直在35%-40%,最近几年由于城市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农村水泥消费比例略有下降,但也在30%以上。公路建设对相关行业带动不小,据测算,公路建设投资1个亿,可建设农村公路200-500公里,平均可增加就业机会2000个,增加1000吨螺纹钢用量,10万吨水泥用量。建设农村公路120万公里,每年24万公里,可年增加水泥用量5000万-1亿吨,而目前全国水泥年消费量不过10亿吨,水泥行业产能过剩的情况将得到很大缓解。

  其次关注的是农村消费品行业。新农村建设将有效提高农民可支配收入,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改善了农民消费环境(如电网等),另外一方面也将增加劳动力需求和农民收入,将有望改变长期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城市的状况,极大促进农村消费。

  国际产业迁移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和结构升级的驱动力量,正是大规模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崛起。因而,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结构升级,特别是服务业外包和高技术产业转移同样蕴藏着新一轮机遇。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课题研究,通过全球化程度、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产业成熟度、比较优势等多个指标,对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归类:第一类是具有较强的现实竞争力,中长期具有明显比较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行业,这些行业对外资开放比较早,具有市场化、开放度和市场竞争度高的特征。第二类是现实竞争力一般,但中长期内具有一定潜在竞争优势和发展空间的行业。第三类是国内受到特殊保护的行业,开放后短期受到冲击,但中长期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在竞争优势。

  自主创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以下简称《纲要》)标志着自主创新已经成为国家战略,随后公布的《关于实施〈纲要〉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为自主创新战略提供了政策保障,并从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保护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我们认为由于以下理由,研发投入较多的研发型企业将最大限度地享受到税收等多方面的政策支持,成为自主创新战略的最大受益者:一是税收配套政策利好研发型企业,二是新会计准则凸现研发型企业优势。

  产业并购

  随着市场定价功能的日益完善,以及部分要约、股权支付方式等并购工具的采用,将大大降低并购门槛。优质龙头公司在产业周期的下降阶段进行横向并购和纵向整合,利用其高估值实现并购成长;或者境内外产业资本、金融资本互动的案例将越来越多,此举还能有效推动控制权市场的活跃。

  国企改革

  对于国家战略型国有企业,如中石化、宝钢、一汽集团等,它们的数量不多(185家之内),但资产规模占到国有经营性资产总量的70%以上,2005年利润占到60%以上。这类企业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资源垄断的特征,这又决定了其工艺流程和运营流程复杂,先天带有纵向一体化和多产品线的特征。这类企业的改革成效,一看资产运用效率是否大幅改善,二看管理层考核激励是否到位。

  对于地方资源型国有企业,由于具有达不到规模、范围经济效应,产业链不完整等特征,所以与中央企业相比,地方资源型国有企业在掌控经济资源方面没有太大的垄断优势,而且旗下资产质量参差不齐,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而这类企业的改革成效,一看管理层考核激励是否到位,二看资产质量是否大幅提升、非经营性资产是否彻底剥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