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行业专题--聚焦信托业 > 正文
 

信托产品创新分化趋势加剧 为走向融合奏响序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9日 01:4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信托业在经历了不平凡的2005年之后,以从容、自信的姿态进入了金融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混业大潮下日趋融合的2006年。截至2006年1月1日,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05年国内共有50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477个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发行规模为499.04亿元,实际成立的信托产品475个,信托资金成立规模485.84亿元,发行数量和规模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4.54%和30.80%。在相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下,2005年信托业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方面说明信托投资理财凭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已经站稳脚跟,并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接
受,另一方面也说明信托业经过几年来的发展和积累,已经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

  强者恒强:产品发行集中度增强,分化趋势加剧

  2005年在信托公司整体产品发行规模和投融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的同时,在产品的地域分布和机构分布上却十分不均衡。地域性、机构间分化较2004年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需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

  产品发行机构集中度强化,不足20%的机构掌控近半的集合资金信托市场份额

  2005年全国产品发行规模列前10家信托公司(占全部信托机构的18.18%),共发行信托资金247.17亿元,占全年资金总规模的49.53%;而发行规模在5亿元以内的信托机构共有25家(占全部信托机构的45.45%),发行规模46.61亿元,只占全年发行信托资金总规模的9.34%。从产品发行数量看,发行数量在前10位的信托机构(占全部信托机构的18.18%)共发行信托产品229个,占全年信托产品发行总数的48%,而产品发行数量在5个以内的信托机构有28家(占全部信托机构的50.91%),共发行信托产品71个,只占全年产品发行总数的14.88%。

  地域性差异凸现,东、西部差距进一步加大

  2005年从信托产品的区域分布情况看,东部地区无论是信托机构数量、发行产品的数量和规模都占有绝对优势,其信托产品数量和规模分别占全年总数的69.18%和72.87%,而中西部地区加起来也不到全部的三分之一。令人振奋的是,2005年中西部地区部分信托机构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业务增长速度令人刮目相看。

  2005年在产品发行的总格局中,除一些老牌的信托公司继续保持领先优势之外,一些信托公司强势崛起,后来居上,令人眼前一亮。特别是一些中西部地区的信托公司表现得尤为突出。

  预期收益:理财能力提高,资金成本上升

  纵观2005年信托产品的投资方向,虽然横跨三大市场,十几个行业,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宽泛。但基础设施、房地产、金融领域三大投向,占去了七分天下。

  安全性:信托产品的首选原则

  作为信托公司最具优势和最具传统的基础设施信托业务,2005年仍稳居首位,尽管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规模相比只占微弱优势,但由于其风险的可控性、收益的稳定性、良好的市场信誉,可以预见,信托资金在该类领域的投资规模将在相当时期内保持稳定和领先地位,这点,与房地产领域受政策调控的影响比较大,而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和起伏有实质性的不同。概括起来,2005年基础设施信托产品高居榜首的主要原因包括:

  1、充分发挥信托公司可以直接涉足实业投资融资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形成差异化特色。

  2、安全性较高,风险保障措施较为充分,收益较为稳定,满足了一大批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需求,产品市场定位较清晰。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运用地方金融机构的特有优势,与政府资源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

  4、在混业趋势下,作为保险资金等规模性机构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管道和纽带,把握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遇,满足混业趋势下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信托资产的管理规模,最终形成信托公司稳定、成熟的盈利模式。

  趋利性:市场化选择的铁律

  自2004年以来,房地产信托产品一直扮演着后来居上的"黑马",发行规模和数量始终位居前三甲之中。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信托产品从收益角度看,房地产以平均预期年收益率5.19%为最高。其中,一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97%,二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5.16%,二年以上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5.57%。

  规模的超常发展,衍生出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2005年在所有信托产品种类中,从资金运用方式创新角度比较,房地产信托表现得最为抢眼,几乎是资金运用方式最全面的产品。

  积极拓展信托业投资空间

  国内外信托业发展的经验证明,金融市场作为信托的一个传统投资领域,一直是信托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使得信托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作为极为有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托理财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和水平。虽然如此,我们看到不少有实力的信托公司借助其自身的背景和优势,积极拓展信托投资空间,推出了一些投资于金融领域的信托产品,为信托业在金融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05年共发行106个金融投资类信托产品,实际成立105个,成立规模54.19亿元。与2004年相比,产品数量虽然增加了2个,但资金规模则减少了0.63亿元。

  可以看出,尽管某些种类的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还微不足道,但足以表明信托在金融领域的涉足范围和辐射功能还是十分宽泛和强大的,2005年较上一年有极为明显的拓展。同时,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信托数量和规模比2004年分别增长100%和46.21%的惊人增幅,也再次表明,银信合作已经远远超越了浅层次的一般性合作,建立在以应对开放格局下混业时代到来而进行的战略合作,已成为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普遍共识。

  运用方式:创新举措频出,传统贷款方式仍占主导

  2005年以来,在诸多信托产品中,信托资金运用方式的创新和多元化尤为令人瞩目,充分显示了其在分业经营条件下的融合性特征。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大致分为7类:

  债权运用(贷款)、股权运用、不动产投资、类资产证券化运用(包括:信贷资产转让信托、收益权投资、受益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组合运用(夹层融资)、资本市场投资、融资租赁。

  2005年全年信托产品中,共有贷款类信托产品297个,资金规模为349.11亿元,分别占全年总数的62.26%和71.86%;其次为信贷资产转让信托产品54个,资金规模24.41亿元,分别占全年总数的11.32%和5.03%;权益类(包括股权投资、收益权投资、受益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信托产品46个,资金规模59.55亿元,该类产品分别占全年总数的9.64%和12.26%;以证券投资形式信托产品40个,资金规模20.14亿元,分别占全年总数的8.39%和4.15%;组合投资类信托产品13个,资金规模12.65亿元,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73%和2.60%;房地产物业投资9个,资金规模10.7亿元,分别占全年总数的1.89%和2.20%;其它依次为融资租赁5个,资金规模1.64亿元,不确定资金使用方式的信托产品7个,资金规模6亿元,其他资金使用方式的信托产品7个,资金规模1.59亿元。如表所示。

  就产品数量而言,贷款信托、银行信贷资产转让和证券组合投资信托分列前三位;融资规模位于前三位的分别是贷款信托、股权信托和受益权信托。贷款信托仍然是主要的资金运用方式,共发行297个,占全年总数的62.26%,与2004年相比,又有所提高了;资金规模为349.11亿元,占比高达71.86%。贷款类信托产品对信托公司而言虽然操作简单、管理方便,可适用于任何领域和项目,但由于信托产品缺乏流动性、产品存续期与融资项目期限不匹配,一旦发生市场风险或信用风险,对信托公司而言将面临严重挑战。

  综上所述,2005年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资金运用方式呈以下特点:

  (1)贷款运用仍为首选,数量、规模均居榜首。2005年贷款运用的信托产品数量和资金规模分别占全年总量的六成和七成以上,与2004年(分别为61.62%和70.64%)相比,不降反升,始终居高不下,分别提高了0.64个百分点和1.22个百分点。这说明信托资金传统的运用方式要实现有效的转型还需很长的过程。

  以贷款方式债权性运用信托资金,其实质是项目融资,每一个信托计划的内容都不可复制,导致投资者面对的是数不胜数内容各异的信托计划和千差万别的投资决策依据。项目融资一般都具有一次性融资金额大,项目建设期和回收期长,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尤其在传统的房地产信托产品结构中项目融资的模式极为普遍,其融资流程与信托公司的本源职能截然相悖,即异化为所谓"受人之托,代人聚财"。

  (2)信托资金运用方式创新已崭露头角。其中尤以房地产投资和组合投资等资金运用方式为突出代表。通过对照2004和2005年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的构成我们发现,2004年没有或很少使用的房地产投资和组合投资开始构成信托资金运用方式的后起之秀。房地产投资主要是以购买商业楼宇以获取长期稳定收益的一种投资形式。该投资方式从投资手段来说类似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如果运作成熟,极有可能为发展成真正的REITs铺平道路。组合投资作为一种分散风险,获取稳定收益的灵活投资方式,也逐渐得到信托机构的青睐。这种投资方式既可以对投资领域中不同风险的产品进行优化组合;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投资品种采取不同的投资形式,如股权投资、贷款或权益投资等。国内外投资市场的经验表明,组合投资是投资领域的一个理想的投资方式,相信,随着信托业的发展,组合投资形式将越来越被重视并广泛地采用。

  2005年以来,虽然贷款运用方式在规模上仍占主导地位,但一些信托公司不仅在理念上开始逐渐摈弃"点对点"式的以债权信托运用方式为主的项目融资模式,而且在实践中逐渐打造和树立起了产品品牌为导向的产品创新模式,为最终走向产品基金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信托资金运用方式的多元化格局初步显现。其中以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信托产品为代表的准资产证券化信托产品,2005年较2004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基于相同原理,各信托机构推出的收益权投资、受益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信托产品在种类、规模、投资领域等诸多方面也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尽管相比较而言,与传统的贷款运用方式的规模还相差较大,但增长势头和发展趋势都显现出较强的增长后劲。

  投资领域:安全加收益成为主轴

  纵观2005年信托产品的投资方向,虽然横跨三大市场,十几个行业,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宽泛。但基础设施、房地产、金融领域三大投向,占去了七分天下。

  安全性:信托产品的首选原则

  作为信托公司最具优势和最具传统的基础设施信托业务,2005年仍稳居首位,尽管与房地产信托产品的规模相比只占微弱优势,但由于其风险的可控性、收益的稳定性、良好的市场信誉,可以预见,信托资金在该类领域的投资规模将在相当时期内保持稳定和领先地位,这点,与房地产领域受政策调控的影响比较大,而容易出现较大的波动和起伏有实质性的不同。概括起来,2005年基础设施信托产品高居榜首的主要原因包括:

  1、充分发挥信托公司可以直接涉足实业投资融资领域的独特优势,与其他金融机构和理财产品形成差异化特色。

  2、安全性较高,风险保障措施较为充分,收益较为稳定,满足了一大批风险偏好较低的客户需求,产品市场定位较清晰。

  3、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运用地方金融机构的特有优势,与政府资源紧密结合,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和重点建设项目的建设。

  4、在混业趋势下,作为保险资金等规模性机构资金进入基础设施领域投资的管道和纽带,把握即将出现的巨大市场机遇,满足混业趋势下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信托资产的管理规模,最终形成信托公司稳定、成熟的盈利模式。

  趋利性:市场化选择的铁律

  自2004年以来,房地产信托产品一直扮演着后来居上的"黑马",发行规模和数量始终位居前三甲之中。从表中可以看出,2005年信托产品从收益角度看,房地产以平均预期年收益率5.19%为最高。其中,一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4.97%,二年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5.16%,二年以上期产品的平均预期年收益率为5.57%。

  规模的超常发展,衍生出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2005年在所有信托产品种类中,从资金运用方式创新角度比较,房地产信托表现得最为抢眼,几乎是资金运用方式最全面的产品。

  积极拓展信托业投资空间

  国内外信托业发展的经验证明,金融市场作为信托的一个传统投资领域,一直是信托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使得信托机构在金融市场上的作为极为有限,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托理财在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能力和水平。虽然如此,我们看到不少有实力的信托公司借助其自身的背景和优势,积极拓展信托投资空间,推出了一些投资于金融领域的信托产品,为信托业在金融市场上争得了一席之地。

  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2005年共发行106个金融投资类信托产品,实际成立105个,成立规模54.19亿元。与2004年相比,产品数量虽然增加了2个,但资金规模则减少了0.63亿元。

  可以看出,尽管某些种类的产品在数量和规模上还微不足道,但足以表明信托在金融领域的涉足范围和辐射功能还是十分宽泛和强大的,2005年较上一年有极为明显的拓展。同时,银行信贷资产转让信托数量和规模比2004年分别增长100%和46.21%的惊人增幅,也再次表明,银信合作已经远远超越了浅层次的一般性合作,建立在以应对开放格局下混业时代到来而进行的战略合作,已成为银行和信托公司的普遍共识。(中国人民大学信托与基金研究所执行所长邢成用益信托工作室李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