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证券 > 正文
 

千三之争何时了 吃透政策意图是关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14:33 扬子晚报

  目前市场已经是第二番围绕“千三”展开拉锯争夺,后市是进还是退,一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以为,千三之争是市场在技术、心理和政策上博弈的综合体现。

  “千三”为何成为坎

  “千三”之所以成为一道坎,主要是基于技术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众所周知,自
2001年大盘调整以来,上证指数在千三点之上苦苦支撑达四年之久。截至2004年9月,“千三”附近几乎成为了每一次调整的底线位置,因而被称之为“政策铁底”。但“千三”政策底神话终于在2004年初秋被打破,并继而在2005年年中跌破千点大关。“千三”关口由过去的支撑位转变成现在的阻力位,四重底变成了四重顶,“千三”附近之技术颈线位由此形成。

  由于在“千三”之上积聚了难以数计的套牢盘,其对目前市场反弹所构成的反压自是不言而喻。此外,还可连接2001年6月2245点与2004年4月1783点两个高点的连线做长期压力线,该线目前压在1400点附近,但每天都以一定的速率下移。如此看来,不仅仅是千三关口构成技术上的强阻力,长期压力线在“千四”关口附近所形成的强阻力更是如乌云压顶,密不透风,一时难以逾越。

  “博弈”阶段性升级

  围绕“千三”的争夺,其实质就是市场参与主体之间心理“博弈”战阶段性升级的结果。很明显,在反弹之初,市场参与各方基于大体一致的政策预期和市场判断而相继介入,形成一股强大合力把股指一步步推高。而对于千三的阻力,一开始,市场各方实际上具有较高的认同度,所以在股指逼近千三之际,震荡反复取代了前期反弹回升阶段的畅快淋漓。部分稳健型和风险厌恶型参与主体明显选择了套现离场和落袋为安。

  但由于市场对后市发展仍存分歧,这种分歧在三月初连续几天的调整过程中迅速加大。分歧缘自市场参与方资金性质、风险偏好和对政策敏感度的差异。而比较前后两次争夺战的市场表现,第二次基本上以小阳线推进的形式,连续收复失地,显然比第一次倾向性和目的性更强,经过清仓洗盘后,多方力量再度有所增强,“博弈”继续升级,但总体上仍显平淡,依旧难以形成强有力的向上攻势,上周五更是以跌势报收,市场似乎仍在期待着什么。

  吃透政策意图是关键

  资金的逐利性质决定了其原先在千三之下所累积的获利筹码,必然有一个借高逐步派现的过程。对比这一波发端于2005年12月初的反弹行情,其运行轨迹与发轫于2003年11月中旬的跨年度反弹行情存在非常惊人的相似。2004年2月初正值上证指数反弹至1650点附近迷失方向之际,“国九条”出台把股指顺势推高100余点,一度令市场狂热至极,但其后却陷入没完没了的调整。多空转换往往只在一瞬间完成,所谓市场博弈就是一种较量。

  吃透政策意图是破解当前千三博弈迷局的关键。虽然“神秘”资金一说无从考证其有无,但当前政策意图还是较为明显的,稳定压倒一切,年内要基本完成股改,为了股改的顺利推进,多半是希望股指还能够稳定坚挺一段时间。当然,政策也不是万能的,政策并不能决定

证券市场的长期变动趋势,只有用政策的远见来审视市场趋向,才不会被盲目的政策猜测所误导。

  乐观估计,千三之争有两种可能的演绎方向:一是在千三上下维持较长时间的横向震荡整理,虽有上升但升幅有限;二是向上形成快速拉升,升幅约在50-100点左右,然后开始向下转入震荡调整。从目前市场情况分析,基本可以排除构筑小双头后即向下调整的可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