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股改:从激情到理性 股改不断深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8日 03:03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记者 何军 与一年前相比,市场对于股改的激情早已褪去,但欣喜的是,股改并没有因此遭冷遇,而是被市场以一种更为理性的方式所接受,同时也推动市场更加健康的发展。 2005年5月9日,记者曾到首批股改试点公司三一重工采访,了解了该公司股改方案
由于中国股市遭遇4年熊市,很多投资者损失惨重,因此部分投资者在与三一重工大股东就对价幅度进行谈判时更多地强调补偿,而不是理性地分析非流通股的流通权价值。经过充分的沟通和激烈的博弈,三一重工送股加现金的股改方案最终于2005年6月10日获得股东大会通过,流通股股东支持率高达93.44%,首家股改公司得到市场认可。 随后,试点公司股改方案创新层出不穷,缩股、公积金转增、定向回购、权证、认沽权利等一一亮相,市场对股改的激情与日俱增。而试点结束后,特殊公司股改破题,含B股公司、含H股公司、ST公司、老庄股相继亮相,股改再次掀起高潮。 但随着股改的全面铺开和不断深入,流通股股东参与股改表决的积极性略有降低,媒体的关注度也有所下降。然而,在股改趋于平静的同时,市场对股改的态度却越来越理性。投资者对股改对价的认识不再仅仅局限于幅度,而是更加着眼于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支持力度,有时甚至是细化到未来的现金分配方案。同时,由于股改理顺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将大股东利益和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更加市场化,不少公司的股价创出了历史新高,整个股票市场也出现了恢复性的上涨行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