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统一债市势在必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5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石朝格

  “现在我们公司账上只剩下一万多元了,会计提醒我账户上至少得保证两万元的现金,否则就会有麻烦。”近来,北京某国字头进出口公司的一家二级公司的总经理梅先生为融资的事情忙得好几天没合眼了。

  梅先生向记者抱怨,公司虽成立不到三年,业务一直蒸蒸日上,盈利能力也不错,去年年底总公司向其拆借了一大笔资金,拆借前总公司曾向他承诺推荐公司发行企业债券,但是跑了几个主管部门之后,却让梅先生彻底失望了。他觉得自己像一个皮球被人家踢来踢去,“事情没办成不说,还搭进不少公关费”。

  统一势在必行

  实际上,梅先生的遭遇在时下的一些中小企业中颇具典型性。尽管目前社会资金极为充裕,一些商业银行也面临流动性过剩问题,但在“紧信贷”的大形势下,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那里获得资金支持。再加上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停滞,使得企业急于进入债市融资。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分析认为,像梅先生这样的企业,在国外是可以发“垃圾债”的。但在我国,由于债市一直处于“分割”状态,二级市场、发行主体等没有统一,因此,他们想通过债市融资不太现实。

  的确,长期以来,我国债市仅流通场所就分为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及柜台交易市场,而且投资主体、交易品种、托管体系和监管主体也都是割裂的。而多头监管更降低了债市发行效率。这就导致我国债市发展迟缓,品种单一,因而使信用比较低的企业根本无法发行债券。

  更严重的现实是,发行企业债目前仍延用“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制度,企业能否发债,债券的期限、利率、金额都由政府决定。所以目前的公司债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债,而是“项目债”。

  “上述问题已对金融结构调整、货币政策传导、金融机构经营和投资者的投资选择等方面形成严重制约,因而统一债市势在必行。”社科院金融所所长李扬表示。

  其他一些金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建言,要想从根本上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必须提早统一债市,也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我国资本市场债券融资功能弱于股票融资功能的局面。

  面临最佳时机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由于债市的各项改革已初见成效,因此已到统一债市的最佳时机。

  去年5月26日,由人民银行主导的企业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债市成功面市,这一举措率先打破了债市的沉闷局面。在股票融资因股改而暂时中断的情况下,短期融资券为企业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出路。根据统计,短短的8个月时间里,已累计有近90家企业的113只短期融资券在银行间市场发行,企业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规模也突破了1500亿。另据预计,这一规模年内可能达到5000亿元。

  此外,银监会和证监会在资产证券化方面的努力也丝毫没有停歇。 2005年12月15日,在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共同推动下,国开行和建行分别发行了41.77亿元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产品(ABS)和30.17亿元的住房抵押证券化产品(MBS),并且其他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也在酝酿过程中。与此同时,证监会也明显加快了对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研究和推进工作。据悉,目前证监会受理的券商资产证券化计划规模总额约300亿元,新产品不久就会集中出炉。

  很显然,短期融资券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大力推进,对企业债的审批有着一定的刺激作用。去年年末,国家发改委也加大了企业债的审批力度,在第一批512亿额度的基础上,又新增企业债发行额度608亿;仅去年一年的审批额度就和过去5年的企业债发行量总合相当。债市由分头监管走向统一协调的必要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

  债市之所以出现如此令人欣喜的局面,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包香明向记者解释,其实2003年底国家就提出了“统一互联,集中监管,发展多层次债市”的理念。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已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体的分层次的债市;银行间、交易所、柜台国债三个市场之间已有了统一互联的趋向:首先,银行间与商业银行国债柜台市场有天然联系,相互流通,其主力成员都是工农中建等商业银行;而银行间与交易所也有了效率不高的转托管业务。

  步子如何迈

  那么,统一债市的步子到底如何迈呢?

  包香明认为,债市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将几个债市合并,而是让它们很好地交叉融合,实现交易主体、资金及债券的自由流动,保证债券定价的充分竞争。债市统一至少要达到四个目标:市场主体的统一,是指所有的投资者都能参与到不同的市场中去,如商业银行也能进交易所;债市交易的客体———债券应基本上实现转托管;资金可以自由流动;信息也要实现共享。

  专家建议,统一债市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其一,让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债市,让证券公司、基金等交易主体更多地参与银行间债市,消除银行间债市因交易主体过于单一而带来的交易方向、交易价格的单向性问题。

  其二,建立一整套的市场配套机制,如信用评级制度,通过信用评级好的企业发行成本较低的企业债,而中小型企业也能通过在市场上发行“垃圾债”得到资金。

  其三,加大国债跨市场发行的力度,加快企业债在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步伐,并逐步允许金融债在交易所进行交易。

  其四,逐步实现债券托管的统一,所有债券投资者均在中央国债公司开立债券托管账户,投资者以该账户在场内场外各个市场进行所有的债券品种的交易和结算,实现银行间债市和交易所债市投资者和券种的自由流动,达到提高债市效率的目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