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商业银行抢滩托管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6:12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王妮娜 北京报道

  “针对融资融券的托管业务,我们去年已经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小组。”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周月秋说,“这样一旦政策放开,就可以立即将课题成果产品化,应用到我们的业务中去。”

  层出不穷的资本市场创新正在将国内托管银行业推向发展快车道。基于对市场的良好预期,周月秋已主动请缨,将工行托管部2006年的业务目标从2600亿上调到2800亿元。

  “之所以这样乐观,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股改到年底基本结束,市场产品创新会加快推进;其次,对外开放步伐加快,QFII和QDII都要扩大规模。”他表示,衍生产品、融资融券、中国存托凭证(CDR)、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托管业发展。“如果一切发展顺利,而且我们的准备工作很充分的话,不排除将业务做到3000亿元。”

  融资融券是“潜力股”

  “从眼前看,为保证交易安全,

证券公司的融资融券业务规则有可能引入第三方存管模式,届时它将会成为一块前景广阔的很大的业务领域。”周月秋看好融资融券开闸有可能给托管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从去年开始,他牵头的课题组就对融资融券托管的流程和技术处理等操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实际上,工行托管部对融资融券的业务不仅限于托管。周月秋认为,尽管时下政策规定还只是针对证券公司为投资者提供融资融券业务,但是银行介入此项业务是大势所趋。“国外托管银行最大的一块业务就是证券借贷。我们成立课题组进行研究,是因为我们认为,中国托管银行也必然走上大力发展增值服务的路子。”

  从发达国家看,托管银行业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证券保管、记账与清算,发展成为一个为证券投资提供综合服务的行业。其中,证券借贷的安排与处理是托管银行增值服务的“重头戏”之一。有些全球托管银行看准这个利润空间较大的业务,把主要资源集中在此领域,其他业务则作为开展增值服务的基础。

  在我国,由于尚处于分业经营格局,银行直接介入融资融券业务目前还面临一定的政策障碍。但是一旦综合经营步伐加大,实力雄厚、未雨绸缪的银行极有可能以托管部作为桥头堡,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幸运儿。

  保险资金是“生力军”

  日前保监会颁布管理办法,允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在700亿元资金找到投资出口的同时,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收入有可能找到新的“入口”。

  “我们对这项产品的研究不仅仅局限在间接投资层面。”周月秋介绍,目前保险资金以购买投资计划的方式间接投资基础设施,比起保险资金直接投资实业来说,托管业务的处理要简单得多。对后者,工行也进行了专门的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如果允许直接投资的渠道打开,则直接投资会涉及到对项目进行估值,这项服务会更复杂。我们正在研究应对措施。即使不放开直接投资,我们相信这种研究对推进托管业务也是有价值的。”

  看好保险资金托管业务,促使工行近两年来对这项服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果保险公司全托管顺利推行的话,它有可能超过证券投资基金。”周月秋说,我国现在可用于投资的保险资金已经将近1.5万亿,几乎是现有证券投资基金规模的3倍,“与此同时,保险资金每年都在快速增长,我们的托管业务将会与日俱进。”

  培育中国的全球托管银行

  与最早开展托管业务、有着百余年托管历史的英格兰银行相比,我国仅8年的托管业显然还很稚嫩。在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的背景下,国内托管业已经感受到国际专业托管银行咄咄逼人的竞争气势。如何打造我国的全球托管银行,既是国内托管业应对竞争必练的“内功”,也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一步棋。

  “托管业务在全球发展非常快,外资进来后压力很大。”周月秋说。不过,他认为竞争与合作,为中资银行提供了学习国际先进托管经验的良机。

  截至去年底,工行托管资产规模逾2100亿,托管费超过2.6亿;市场占有率已达1/3。在国际著名财经媒体《环球托管》和《财资》杂志进行的2005年度金融机构评选中,工行分别获得两家媒体评选的“中国最佳托管银行”大奖。

  “托管不是简单地看管账户。还有一些交易规则、交易监督、风险控制。”

银监会业务创新部负责人李伏安说:“国有银行有一定市场品牌和优势,但中资银行要达到国际先进托管银行水准,还需要一段时间。”

  根据他的分析,目前还不需要过分担心全球托管银行进入将加剧国内托管业竞争。相反,开放有助于引进好的样本,起到一个好的示范效应,促进市场规范。

  “今年工行将加大全球化的课题投入,针对某一个产品,阶段性地展开研究。”周月秋说,工行托管业务全球化的战略将以QFII起步,QDII开道,逐步进行业务延伸。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