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解读] 扩容有助消解长三角发展"疲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1:3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蔡国兆 实习生 彭友 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有关专家称,长三角正在出现的"实质扩容"将改变长三角以及苏北、安徽的经济格局。 扩大资源配置空间
2005年长三角三省经济增长首现"疲态"。 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上海、江苏、浙江实现生产总值9143.95亿元、18272.12亿元、13365亿元,分别增长11.1%、14.5%、1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94.68亿元、8054.67亿元、4905亿元,增长12.5%、22.5%、18.1%。而在2004年,上海、江苏、浙江生产总值增长13.6%、14.9%、14.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0%、23.4%、21.1%。 核心经济指标增速的回落,表明长三角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关口。长三角城镇群规划专家组成员、伦敦经济学院区域规划学博士沈玉芳分析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深化的背景下,长三角主要依靠投资扩张、高消耗和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再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长三角面临资源瓶颈、土地瓶颈、产业能级瓶颈的严重约束,亟待进行产业重构和区域的调整。长三角有扩容的内在需求。 地荒是困扰长三角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浙江的工业用地已接近用完,而按照"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上海的工业用地缺口达7.4万亩。在长三角,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出现向欠发达地区购买土地指标的情况。 沈玉芳认为,根据区际交通设施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的实际情况与长三角目前面临的现实问题,将温州、盐城、连云港、芜湖、马鞍山、合肥、铜陵7市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拓展长三角的经济活动空间、给长三角产业结构整体升级和腾挪创造更大的空间和周转余地。 温州的资本,马鞍山、铜陵的矿产资源,盐城的土地、人力资源,连云港对上海--宁波港群的功能延伸作用……"虽然新纳入城市的经济总量能级相对于长三角原有16市没有优势,但它们对原有城市的功能补缺作用却十分突出。"沈玉芳说。 沈玉芳透露,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将更注重解决人口、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协同关系及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注重实现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规划的这一特点,将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长三角突破发展"瓶颈"起到重要作用。 改变苏北、安徽"塌陷" "长三角扩容的最大意义可能在于长江三角洲资源配置空间的扩大与经济功能区域趋于更加完整两个方面,但对于安徽和苏北胶南而言,可能意味着经济发展新引擎的出现。"沈玉芳说。 "江苏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苏北。"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常说的一句话道出了苏北目前面临的尴尬处境:土地面积、人口数量超过或接近全省一半,但GDP总量只占全省的1/5,人均GDP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1/2。有专家称,从地理区位以及现有基础看,苏北崛起首先应该是连云港和盐城的崛起。2005年,连云港生产总值达455.97亿元,盐城生产总值达1011.36亿元,在苏北一带已经初显锋芒。 而在安徽,政府方面的意见相当明确:"安徽崛起,沿江率先,马芜铜宜(合肥)要成为第一方阵,挑大梁,当先锋。"2005年,合肥生产总值853.57亿元,芜湖400.65亿元,马鞍山371.35亿元,铜陵170.12亿元。皖江沿江的马芜铜宜地区与长三角地区地域相连,经济发展在安徽本省也居于前列。对安徽而言,这个地区民间创业活力相对较强,已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优势,多项人均指标在安徽全省居先。 "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将对产业结构整体升级与城镇组织模式的协同及区域重大基础设施进行实体性和前瞻性的规划。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在7市纳入长三角城镇群规划后,将在苏北和皖东制造出两个核心增长极,有利于在总体上改变苏北、安徽‘塌陷’的经济格局。"沈玉芳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