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乱弹] 陆地上没有巡洋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23日 00:5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周洛华

  ◎周洛华国泰君安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并购部副总经理

  我们总是把国有商业银行比喻为超级巨轮,将其对国民经济和金融稳定的作用定位于无与伦比的高度。在连续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对于银行的重视程度
高于对资本市场的关心程度。我们几乎默认了这样的一个共识:只有把银行的事情办好了,把银行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有一个安全而稳定的金融环境。

  我不反对政府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各种关心和帮助,但是我们不能把银行和资本市场割裂开来讨论问题。如果我们没有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就不可能有一个稳定的金融体系。银行并不能独立于资本市场而独善其身。举例来说,如果我们打算拯救泰坦尼克号的话,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一是严格要求船上的各项风险控制措施和装备管理到位,二是干脆抽干大西洋的水,两者都可以确保泰坦尼克号不会沉没。如果我们把银行比作巨轮,那么资本市场就是汪洋大海。就如同慈禧太后不能在颐和园的湖面上训练出水师一样,我们也不能指望在一个小水沟里面打造一条具有远洋适航能力的巨轮。

  如果把资本市场的水抽干,就会出现上面的情况,我们的银行只是在一个人造的安全环境下获得了安全,而无法保障其在自然条件下仍然保持

竞争力。我的担心来自于几个方面:

  一,上市融资并不能解决银行业的问题。

  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似乎有这样一种想法:只要银行上市之后,原有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可是最近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银行从业人员的案件使人确信,股份制改造并不能解决银行业本身存在的问题,毕竟如何融资是资产负债表右栏的问题,而如何管理风险并取得收益则是左栏的问题,在会计师眼中永远相等的左右栏余额,在金融学里却是毫不相干的。我们并不能通过引进更多的资本金,就能够使银行变得更安全。解决银行的问题应该从管理入手,从内部控制体系入手,从风险激励机制入手,更充实的资本金只能使更多的股东在银行倒闭时蒙受损失。

  二,竞争力是竞争出来的。

  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证明,人为地培养或保护某一个产业,只能使其从业人员向政府要求更多的保护政策,只能使其沦为外资的代理人,并不能使其快速成长。中国的汽车业就是最好的证明,上汽集团的员工待遇不可谓不高,但是他们有什么积极性去放弃桑塔纳转而开发新产品呢?如果我们不建设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而单独去培养银行的话,就不可能让那些银行学会用资本市场的各种工具和手段去竞争。相反,如果我们有一个健全的资本市场的话,就可以让银行从资本市场的定价规律中,发现某些贷款客户的风险;就可以让银行创造新的金融工具,去为更多的零售客户服务。

  三,缺乏资本市场的帮助,银行只能对风险武断定价,从而积聚更大的风险。

  最近,德隆和

南方证券的原负责人由于操纵证券市场价格罪而受到了公诉。我并不同情他们,但是中国的银行其实或多或少在犯同样的错误。操纵证券价格的一个基本出发点是:由我主观地认为某项资产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如果市场价格低于这个水平,那么我就用各种融资手段去筹集资金,然后把这个
股票
的价格抬升到我认为的合理水平。还在监管部门出手之前,市场就已经狠狠教训了那些妄图否定市场定价而进行武断定价的证券公司。而我们的银行却长期抛开资本市场,单独依靠内部的信贷员去决定某项资产的风险水平,这难道不是武断定价吗?用国有资产和国家信用去武断地决定贷款风险是否成立能构成操纵资产风险罪呢?我不打算指责国有银行的从业人员,原因只有一条:我国并没有一个完善的资本市场向银行提供风险参照体系,他们只能主观地判断某个项目的贷款风险,也就容易犯武断定价的错误,最终积累更多的不良贷款,或者丧失更好的贷款客户。

  银行也是资本市场的一个机构,我们不能抛开资本市场讨论银行的问题,就如同我们不能抽干大西洋去拯救泰坦尼克号一样。政府应该全力以赴把资本市场的事情办好,才有可能让银行这条巨轮学会在大海中航行。脱离海洋去建造巨轮的想法是脱离实际的,也违背马克思主义有关辨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为自己的主观行动就能够达到客观效果,就要犯唯心主义的错误。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