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行业整合加回归 大蓝筹时代来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9日 16:30 证券日报·创业周刊

  □ 本报记者 侯捷宁

  自去年年底以来,巨型国有控股企业正在掀起一轮并购狂潮。国有石油巨头中石油刚刚标购下属吉林化工等3家A股公司,中国铝业又爆出拟收购焦作万方、连城铝业等公司股权的消息。接着,中国石化并购旗下4公司,宝钢集团牵手八一钢铁,航天科技集团悄然推进整体上市……。有业内人士指出,随着大蓝筹股的纷纷"回归"与"整合",将会极大地提高上市
公司质量,改善市场结构,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大蓝筹积极“回归”

  虽然我国证券市场上已经有了1300多家上市公司,但上市公司质量始终是一个为千百万投资者密切关注或者头痛的问题。有些上市公司规模很小,容易成为庄家的炒作对象。而大型上市公司资产规模大,一般为理性的投资者长期持有,是股市的稳定力量,可以起到稳定股市、降低系统性风险的作用。所以联通等一些大型优质企业在国内上市,不仅没有引起股市的动荡,反而受到了机构投资者的追捧,对于稳定股市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我国A股市场上像联通这样的大蓝筹股还是太少。大量优质大型企业到海外上市,从某种意义上不能不说是降低了我国股市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曾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质量不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很多大型优秀企业的'眼睛向外',导致国内A股市场的优质公司匮乏"。

  确实如分析人士所言,中国资本市场上一些最优质的大公司,如三大电信公司、三大石油公司以及保险公司、大型商业银行都纷纷到海外上市,这使内地市场不能形成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的蓝筹股板块。毫不夸张地说,海外上市公司集中了中国最宝贵的资源,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企业,不但囊括了钢铁冶金、石油化工、能源交通等基础工业和传统产业领域,而且开始进入高科技、金融保险服务等新兴产业领域,它们堪称中国经济的命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脊梁。

  据统计,截至2004年底,内地共有296家企业到香港、美国、新加坡交易所海外上市,总市值达3492.04亿美元,而同期深沪两地交易所1377家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折合美元才1413.38亿元,海外市场已是内地市场的2.47倍,海外市场规模大大超过了内地市场规模。

  从美、法、英等发达国家的垄断企业私有化实践来看,没有一个国家选择将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垄断企业,如银行、保险和石油等首先放到境外市场融资,原因是国家垄断企业的超额利润来自于权力和体制,来自于国内居民,而非市场化竞争下提供的良好服务。由于垄断型企业通常都具备高成长和高额利润,因此优先选择国内上市是一个基本的国民利益保护原则。

  大盘蓝筹股作为我国各行业的龙头企业,投资它们就是分享中国经济成长的成果。这些优质上市资源的流失将导致内地资本市场的抗风险能力和投资者整体福利水平的下降,造成内地市场上市公司的构成得不到应有的改善,也增加了内地资本市场的脆弱性。

  但是,市场上频频传来喜报,日前,很多海外上市的中国大企业都对回归A股市场怀有强烈愿望:2005年12月中国移<--!-->动总裁王建宙在财经年会上表示中国移<--!-->动非常希望回到境内上市原因在于中移<--!-->动"非常希望境内投资者也能分享到投资机会"。2005年3月中国铝业宣布公司计划向中国证监会申请发行不超过15亿股A股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募资不超过80亿元人民币。2006年1月中国铝业公司副总经理、新闻发言人吕友清在公司召开的媒体见面会上宣称A股上市工作已经启动。2006年1月下旬铁道部旗下惟一一家海外上市公司--广深铁路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宣布其A股上市计划已获股东会议批准拟发行不超过27.5亿股每股面值1元。广深铁路1996年在香港上市成为内地铁路海外上市第一股。2004年广深铁路就向中国证监会提交A股上市申请。另外,中石油、中国铝业、国际航空、大唐能源、神华能源、中国电信以及去年刚刚在香港上市的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等在境外上市的超级国企,都希望能够尽快回归A股市场。甚至正在准备上市的中国银行也希望能够以A+H的形式在内地和香港两地上市。

  整合目的是做大做强

  以上可以看出,"回归"已经成了海外上市的中国大企业的愿望。在这些大企业积极做准备回来的准备之时,国内的企业也没闲着,并购、整合,做大、做强成为了国内企业的目标。

  2005年10月31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拟出资61.5亿元,要约收购旗下3家A股上市公司--吉林化工、锦州石化和辽河油田,计划终止三公司的上市地位。作为中国最大的石油巨头,中石油似乎有着敢为天下先的惯例。

  2006年2月6日,国内三大钢铁巨头之一的鞍钢谋划已久的整体上市整合计划正式启动。G鞍钢通过向鞍山钢铁集团定向增发流通股和现金支付方式,收购鞍钢集团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100%的股权,从而实现整体上市的目的。至此,G鞍钢成为深市主板自2000年10月停发新股以来的首家大盘国企蓝筹整体上市公司。鞍钢的整体上市,宣告继武钢和宝钢之后,国内三大钢铁巨头全部推出了整体上市。未来鞍钢集团一旦借助股改实现整体上市,则国内三大钢铁集团将全面现身A股。

  2006年3月15日,中石化召开董事会,批准以现金要约方式收购齐鲁石化、扬子石化、中原油气、石油大明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根据中国石化公布的《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确定的收购要约价格是齐鲁石化10.18元/股,扬子石化13.95元/股,中原油气12.12元/股,石油大明10.30元/股。如果全部收购,预计流通股部分现金对价总计约143亿元。

  市场人士认为,中石油、中石化收购旗下上市公司,对于母公司以及其下属子公司来说,整合之后,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要远大于单一的一家公司,强化集团对公司的统一管理,消除各自为政的局面,就近供应,节省成本,提高利润率,规避目前行业巨大政策风险。回购的更大目的在于迅速扩张,以形成能与世界石油巨头抗衡的实力,建立国际一流的强大的石油、石化集团。

  "这些超级大公司的'回归'与'整合',将会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有力地支持指数,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市场人士表示。

  蓝筹是财富中坚

  据统计分析发现,国民经济增长中,大企业明显快于小企业,近年来利润逐渐向大型企业集中。统计显示,大中型企业数只占企业总数的30%,却创造了利润总额的97.4%,数目众多的小企业利润占比只有2.6%。上市公司业绩增长同样有规模效应。按照国民经济的划分标准,上市公司中的大企业主要分布在大市值和价值型

股票中。

  如果用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来表征上市公司对国民财富的创造,则不同类型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总和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可以用来衡量该类型上市公司在国民财富创造中的贡献。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分析,我们发现2003年50个大盘蓝筹股的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与当年GDP的比值为7.51%。而同期150家中盘价值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与当年GDP的比值为3.38%,;407家小盘价值股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总和与当年GDP的比值为2.692%。大盘价值类上市公司对国民财富创造是中盘价值和小盘价值类上市公司总体的2.5倍。平均个体大盘蓝筹类上市公司创造国民财富能力是中盘价值类上市公司近10倍,是小盘价值类上市公司的20倍。

  截至2005年7月18日,上证指数跌幅为18.6%,中信中盘跌幅达到27.1%,中信小盘指数跌幅超过30%,而大盘蓝筹的综合指数跌幅仅为12.6%。大盘蓝筹股走势相对稳健,成为市场稳定的重要基石,也是投资者在弱市的市场环境下,选择防御的重要品种。

  西方发达证券市场百年历史已经证明:蓝筹股对于稳定股票市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塑造理性投资行为、促进股市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决策当局应清醒地认识到大盘蓝筹股是我国的稀缺资源,是主导证券市场长期运行的力量所在。

  对此,业内专家表示A股市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高,需要更多引入大型优质上市公司,包括鼓励海外上市公司回归A股以及企业自身的做大、做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