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百亿转债和22亿H股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8日 06:13 中国证券报

  文/曹腾

  两年半的时间说长不长,但也足以让人饱尝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

  G招行或许会有这种感悟。在漫漫再融资征程上,无论是2003年8月百亿转债招惹的“鸡蛋”,还是当前22亿H股赢取的“鲜花”,一切也许都将归于淡定。

  2003年的那场转债风波,相信大多数市场人士仍记忆犹新。招行“要钱”的口一开,即招致以基金为代表的机构的口诛笔伐。风波最终以“双输”收场———招行缩减的是发行规模,基金则因股价的下跌而使净值遭遇缩水。

  然而时过境迁。当招行近日宣布将发行22亿股H股时,赢得的却是“涨”声一片。不仅仅是二级市场波澜不惊,更有机构把H股增发计划当作招行股价再上台阶的契机。

  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也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招行和机构的恩恩怨怨,难分是非,也没必要去分是非。就“永恒的利益”而言,重要的是分清此时和彼时存在何种不同,从彼时到此时,市场发展包含了怎样的趋势。

  从K线图可以看到,2003年8月,市场整体表现仍然低迷,价值投资理念尚未挣脱旧的盈利模式的束缚而正处于萌芽阶段,其时相当一部分个股仍存在泡沫,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仍是大盘和个股下跌的主要动力。虽然招行因自身质地优良而具有较强的抗跌能力,但在投资者整体患上“融资恐惧症”的情况下,亦难以成为再融资的免疫者。

  而在两年半后的今天,持续的熊市和股改对价已使大部分绩优公司跌无可跌,即使按国际定价标准,这部分公司也称得上是“物有所值”。当投资者越来越认识到资金只是决定股价的表面因素时,市场看待再融资的角度也更多地集中在募资对公司长远发展的影响,而非短期内形成的资金压力或是比价效应上。这,就是百亿转债和22亿H股享受不同待遇的根本原因。

  其实,市场潜移默化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招行的再融资问题上。昔日易于“群情激奋”的机构在经历了类似中兴、招行的风波之后,更多了一份成熟和理性。他们正由从前的“融资厌恶型”投资者向“融资偏好型”投资者转化。面对大量优质企业纷纷赴海外上市,充斥舆论的不再是“祸水东移”的窃喜,而是机构对于投资对象流失的担忧。

  但愿这一切不算太晚。而市场能够做的,是创造条件尽快实现新老划断,同时抛弃对融资的成见,勿让企业感觉在A股市场的正常融资都是一件天怒人怨、异常艰难之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