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 > 正文
 

年报博客:是是非非非经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14:08 中国证券报

  主持人:曹腾

  嘉 宾:广东正中会计师事务所 刘火旺

  武汉新兰德  余凯

  主持人:非经常性损益有哪些特征和类型?

  余凯:从财务角度分析,经常性损益与非经常性损益共同构成收益(净利润),但两者性质截然不同。经常性损益具有连续性、重复性,是企业的核心收益;而非经常性损益则具有一次性、偶发性、非重复性。按照证监会颁布的相关规定,非经常性损益应包括以下项目:交易价格显失公允的关联交易导致的损益;处理下属部门、被投资单位股权损益;资产置换损益;政策有效期短于3年,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减免以及其他政府补贴; 比较财务报表中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前期间净利润的追溯调整数等。

  主持人:比较今年和以前年度年报,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在总量和结构方面出现了哪些变化?

  刘火旺:由于已经公布2005年年度报告的公司不多,总体上的结论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但是根据已经公布的年报及有关公告分析,“各种形式的政府补贴”和“以前年度已经计提的各项减值准备转回”依然是非经常性损益的主角。如ST飞彩2005年12月21日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地方政府为支持公司改革脱困、恢复生产、摆脱退市危机,同意给予财政补贴1.45亿元用于弥补当期亏损。

  另外,非经常性损益的一个新变化是,有的公司由于产业调整的需要,出售非主业资产而产生较大的非经常性损益。TCL集团2005年底发布公告,已经与罗格朗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以16.91亿元的价格转让两家电气业务子公司的全部股权,TCL集团将从本次股权转让中获得约12亿元的收益。按照规定,这12亿元的收益属于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

  主持人:最近,

财政部颁发了新的会计准则,你认为这对今年和以后年度的非经常性损益将产生哪些影响?

  刘火旺:新的会计准则采用了公允价值,收益的核算口径有较大改变,因此新的会计准则实施后非经常性损益的内容会有较大的变化。例如:新准则明确规定资产(主要指长期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因此,执行新的会计准则后会大大减少因资产减值准备转回而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由于新准则在2007年开始执行,不排除部分公司在今年大量转回减值准备而产生非经常性损益的可能性。

  此外,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交易可以按照公允价值来确定资产置换损益,而债务重组改变了目前将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而是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因此新会计准则执行后因资产置换、债务重组而产生的非经常性损益的情况会大大增加。ST一族因保牌或者扭亏的需要,进行资产重组的较多,可以预见这些公司将因债务重组产生巨额的非经常性损益。

  主持人:很多投资者都把非经常性损益看成业绩的“干扰”因素,但实际上,非经常性损益也包括多种情况,此外,从经济内涵看,投资者应如何理性区分和看待非经常性损益?

  刘火旺:由于非经常性损益来源繁多,因而产生原因也是多样的,其主要原因除了“盈余管理”的需要以及政府提供补贴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如上面提到的公司因产业调整而出售长期资产、各地政府越权审批或无正式批准文件的税收返还或减免(即地区性违规税收减免)、计提了减值准备的资产价值回升、短期投资取得收益、因不可抗力因素遭受自然灾害而计提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这些因素形成的非经常性损益一次性的特征更为明显。

  此外,有的非经常性损益可能会在若干年度内发生,比如由于行业因素,

高速公路、污水处理等公用事业公司的价格管制比较严格,在刚开始阶段可能出现政策性亏损,政府对此给予的政策性补贴还是合理的;还有国家对投资进行产业引导而进行的行业性补贴也是正常的,如软件行业的增值税退税。

  余凯:由于非经常性损益不具备长期性和稳定性,其对利润的影响只是暂时的。这种特殊性质,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机会,投资者不经过仔细辨析,容易受财务报表误导。当然,要注意的是,有些非经常性损益本身就是虚列的。

  总体来说,ST类公司是非经常性损益最多的板块。这更多地是为了保住上市资格。

房地产公司由于收入确认期的问题导致了其经常性损益更像是非经常性损益,此类公司的利润也会因此而波动较大。类似的行业还有软件行业,由于软件产品不具有实物形态,其销售收入实现的确认要比一般行业困难些。另外从事建筑、国际工程以及建设周期较长的一些行业如船舶、飞机、大型机械设备制造等公司,路桥类上市公司如高速公路、桥梁、水坝都具有相似的特点。

  作为非经常性损益,无论是采取何种形式,均只能解一时之需,对业绩的成长缺乏可持续性的支持。明辨非经常性损益可以避免投资风险,也可从中发现投资机会,这需要投资者多留心。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