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 > 正文
 

上市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折射业绩含金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05:42 中国证券报
<

  本报记者 陈健健

  对于切实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上市公司来说,主营业务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当属公司长远发展的根本。但同样存在这样一些公司,平时谋算的重点是如何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调节业绩。

  尽管非经常性损益已经成为国内部分上市公司业绩变靓的一大法宝,但纵观2005年已披露的年报,反映出的仍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真正业绩优良、含金量高的公司,推动公司业绩增长的主动力必定是公司主业,而不是“临时客串”的非经常性损益。

  主营权重上升

  统计结果显示,上市公司业绩逐步增长,而其中主营业务对净利润的贡献权重在缓步上升。

  本报数据中心统计结果显示,截至3月16日,沪深两市共323家公司公布了2005年年报。323家公司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39.97亿元,同比增长20.95%;实现净利润404.59亿元,同比增长17.38%;按加权平均计算平均每股收益为0.3253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79%,分别同比增长17.39%和0.77%;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每股收益0.3176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0.54%。

  近两年来,全部上市公司营业利润占净利润总额的比重不断增大。2003年这一比例为152.07%;2004年达到161.24%。另一方面,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有所降低。2003年上市公司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当期净利润的97.01%;2004年这一比例微升到98.36%。最新统计显示,2005年已公布年报的323家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当期净利润总和的97.59%,同比增加了4个百分点。

  虽然主营业务比重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但非经常性损益绝对数的增长也不容忽视。以公布2005年年报的323家公司为例,这323家公司2003年、2004年、2005年的非经常性损益总额分别为7.83亿元、8.43亿元、9.76亿元,增速明显提升。

  绩优公司倚重主业

  虽然非经常性损益的绝对数有上升之势,但仍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即非经常性损益对业绩良好的公司的影响明显比业绩落后的公司要小。业绩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主营业务的增长,这在业绩增幅排名靠前的公司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绩优公司非经常性损益所占的比重明显偏低。以本期上榜的十家公司而言,除了东方锅炉(资讯 行情 论坛)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重接近20%外,其余九家公司的该项比率都在6个百分点以内,其中7家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低于3个百分点。

  这一点,业绩不理想的公司恰恰相反,非经常性损益对公司净利润影响重大。以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的比率排名,结果显示,影响百分比排在前20位的公司,除了2家公司以外,其余公司在扣除了非经常性损益后,公司原本为正的净利润全部沦为负数。此类公司净利润和非经常性损益的逆向而动正反映了公司业绩对非主营业务的依赖程度:主营的萎缩和不足,使得公司的业绩只有倚靠非主营收益。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ST类公司几乎都有大额的非经常性损益存在,并且对公司的业绩影响很大。上述排名前20位的公司中,ST公司就占据了7个座位。323家公司中有27家ST类公司,其中非经常性损益占净利润比例达到20%以上的就有20家,而占比达到50%以上的有12家。

  根据统计结果,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类别中,财政补贴收入、处置资产收益和以前年度集体准备冲回的发生频率最高,正是这些项目往往成为意图调整业绩公司的法宝。

  以ST运盛(资讯 行情 论坛)为例。公司2005年净利润为88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为4579万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一下变为亏损3879万元,而截至上半年底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还为-27万元。公司的非经常性收入主要来源为子公司持有的有关股权转让收入。相比非经常性收益的猛增和高达541%的净利润贡献率,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超过60%。

  当然,非经常性损益本身不是“洪水猛兽”,任何一个公司都有可能发生非经常性损益的有关项目。此次公布年报的323家公司中只有2家公司没有非经常性损益。

  在非经常性损益经常被假以它用的今天,投资者不得不关注非经常性损益的具体内容和性质。如果公司的非经常性收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考虑公司盈利能力时也要将之列入分析的范围;如果公司的非经常性损失或收益远远超过主营业务收入,说明公司的主营能力并不理想。不过也要具体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比如草原兴发(资讯 行情 论坛),2005年由于

禽流感公司的非经常性净损失高达3.35亿元,可谓该公司2005年巨亏3.89亿元的“元凶”。而该公司2003年、2004年的非经常性损益分别为-220万元、-101万元。在考虑公司长远价值的时候,尤其要弄清楚这些非主营因素在公司中的性质和影响力到底如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