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银行研究 > 商业银行竞争力排名新闻发布会 > 正文
 

资本达标仅两成 城商行艰难脱困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7日 02:06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夏峰

  全国117家城商行中资本充足率能够达到8%标准的仅有23家,甚至仍有42家这个指标仍为负数。资本补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

  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资产质量低下、缺少市场化运作、内部治理结构混乱,这就是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下称"城商行")不得不直面的现状。根据《银行家》杂志即将发布的《2005-2006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城市商业银行篇,本报今日在A9、A11摘要刊发),我国城商行正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其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角色错位受制地方财政

  《报告》强调造成多数城商行目前困境的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定位的模糊。城商行长时间依附于地方政府,充当了准地方财政的角色。

  由于历史原因地方政府成为城商行的大股东,借助这种软的约束,城商行在服务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的同时,也承担起了为地方财政融资的角色。运行机制一开始就没有改变以往的行政模式,而非市场化。

  面对城商行目前的困境,《报告》认为,政府应当承担起清除历史包袱的重任,同时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让城商行引入包括民资、外资的多元化股权结构,走上真正市场化运作的道路。

  城商行的改革必须是"自外而内"的方式,即改善地区金融生态是关键。"即便城商行引资重组形成了股权多元化的公司治理,如果不能有效摆脱地方政府这座大山,依然是寸步难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易宪容向记者表示,政府必须彻底退出城商行的经营管理,否则任何形式的改革和重组都无法保证城商行未来不会重蹈覆辙。此外,政府可以通过注资、剥离不良贷款以及"降价"的方式,为城商行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化起点。社区银行:发展新思路当前,城商行跨区经营已成"躁动"之势。很多中小城商行似乎看到了一条新的出路------通过合并来实现做大做强、实现跨区经营的目标。

  然而《报告》却得出了不一样的结论:"捆绑"重组并非中国城商行未来发展的惟一模式。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社区银行依旧是一种盈利性很高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

  《报告》认为,一家银行的规模大小并非银行盈利的最主要因素。根据美国的情况,盈利性最好的是那些资产在10亿~100亿美元的银行以及资产在3亿~5亿美元的银行。中国情况与之惊人的相似。在2005年度中国盈利最好的36家城商行中,更多的是台州、金华、南充、焦作以及马鞍山等的小型银行(资产规模在5亿~8亿美元)。从一个侧面说明,社区银行仍然是、也完全可以是一种盈利性很高且具有长期稳定性的商业模型。

  《报告》指出,中国目前不缺全国性银行,也不缺大机构性的分支机构银行,缺的是为非公服务的小银行。中国经济特别是处于融资劣势的非公经济,迫切需要专门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非公经济为社区服务的单一制银行。上海财经大学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谈儒勇建议,小型城商行不妨转变思路,细分市场、错位竞争,把服务对象转向中小企业。(记者夏峰实习生钱晓涵)

  资本补充遭遇马太效应

  《报告》称2005年城商行整体资本增速将首次大幅超过资产增速,高达24.88%,是资产增速的两倍。然而全国117家城商行中资本充足率能够达到8%标准的仅有23家,甚至仍有42家这个指标仍为负数。资本补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马太效应"。

  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9月底,全国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仅为2.70%,其中核心资本比率为1.80%,较2004年底提高近一倍。不过整体来看,上海银行等少数几家大型城商行占据了新增资本的大部分份额,而绝大多数地处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城商行仍很难获得新增资本。此外,全国117家城市

商业银行中能够达到资本充足率8%标准的仅23家,67家城商行严重低于这一最低标准(不足4%)。而在这67家城市商业银行中,还有42家的资本充足率为负数,处于"技术"上的破产状态。

  更严重的是,城商行目前没有切实可行的资本补充渠道:首先,尚未有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公开上市,且绝大多数城商行远未达到上市标准;其次,由于只有上市银行才能发行可转债,城商行只能望"债"兴叹,目前仅上海银行和南京商行这类与监管当局谈判能力强的准上市银行,分别获准发行30亿元和10亿元次级债券;第三,大多数城商行盈利能力不强;最后,增资扩股无法频繁进行。因此,城商行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处于"资本不足"的困境。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