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2006年合规资金入市将达1100亿左右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10:37 证券日报

  今明两年合规资金入市快速增长,信用交易制度将大幅提高资金供应潜力。预计06年合规资金可以直接投入A股的规模在1100亿左右;在2007年,合规资金入市将继续大幅度增长,预计将达到1766亿。预计市场的财富效应将每年吸引1000亿的社会资金入市,同时,信用交易制度将大幅度增加市场的可用资金。

  06年资金供给能够满足扩容的需求,新老划断更多是心理影响。综合供给与需求两方
面的因素,我们认为在06年市场资金能够满足两方面扩容所带来的压力,新老划断对市场的影响更多造成心理影响而非实际影响。

  □ 海通证券 唐祝益

  鼓励合规资金入市将是06年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违规资金入市的清理工作在05年基本结束,基金、保险、

企业年金、社保基金、QFII、证券公司等合规机构在06年将共同构成市场入市的主流机构。以潜在规模以及影响力来看,证券投资基金无疑还是市场的中流砥柱,保险资金继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QFII还将继续引领市场的投资方向,证券公司的实力也将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市场资金的贡献将改变净流出的局面。我们预计在07年,市场资金的主导力量将转移到QFII、券商以及社会资金,T+0以及信用交易将大幅度增加市场的可用资金,缓解07年市场大幅扩容带来的压力。

  基金

  发行规模将达到760亿份

  据统计截至2005年12月31日中国基金业共有216只基金合计保有4652.83亿份基金单位资产净值总和为4628.82亿元。与2004年相比2005年内地基金业总规模同比增长43.85%。其中股票型基金以及配置型基金的增量达到744.2亿。这种业绩是在股票市场下跌的情况下获得的。

  我们有理由对2006年的基金发行规模保持乐观,原因一是行情的好转,原因二是银行系基金的加入。目前内地市场合计有49家的基金管理公司,其中三家银行系的基金管理公司。假定46家非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在06年每家发行一个股票型或者配置型基金,每只基金的发行数量达到10亿,那么保守的基金发行规模将达到460亿。乐观预期,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在06年发行股票型、配置型基金的规模每家将达到100亿。那么在06年基金新发行的规模将达到760亿份。

  目前市场的基金规模从依靠新发到新发与老基金申购并重,在06年预期市场向好的情况下,老基金的净申购将成为06年基金规模扩张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为保守估计我们暂时不考虑老基金申购带来的资金,我们假定老基金的申购能够抵消新基金的发行后的赎回压力,那么,06年的股票型基金以及配置型基金的规模增量为760亿份,这是一个保守的估计。按照这类基金平均仓位60%-70%计算,入市资金将达到456亿-530亿,平均值为493亿。

  我们预计在07年,股票型以及配置型基金的发行数量比06年增加30%,这个数字低于05年比04年同类基金的增长比例,我们认为这样的预测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是现实的。那么,07年,这类基金的预测增长数量为988亿,按照这类基金平均仓位60%-70%计算,入市资金将达到592.8-691.6亿,平均值为646亿。

  保险资金

  直接购买股票的比例将增加

  2005年末,我国保险业总资产超过1.5万亿元,达到15225.94亿元,同比增长27.03%,增加3239.84亿。以此保守估计06年、07年保险资金各增加2000亿资金,保险资金规模增加到17000亿、19000亿。按照规定,保险机构投资者投资股票的比例,可控制在本公司上年末总资产规模的5%之内。每年新增加的2000亿保险资金为证券市场每年带来各100亿的潜在直接入市资金。

  按照06年末,保险资产17000亿的规模来看,可以直接入市的资金数量在850亿元,而截至2005年9月底,保险业直接投资股票和股权98.7亿元,全年直接股票投资的规模在100亿左右,直接入市资金占可入市资金的13%。经过了05年的尝试后,在06年我们预期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将明显超过05年的水平。保守估计,06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达到可入市资金的30%,即250亿,比上年增加150亿,07年保险资金直接入市的规模将增加到50%,即475亿,比上年增加220亿元。

  QFII

  投资比例都将增加

  中国证监会去年7月份宣布,在原有4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增加60亿美元的QFII额度。截至2005年底,新增加的60亿美元的额度已经用去了20亿美元。预计05年公布的新增60亿美元额度在2006年用完,那么在2006年,将增加QFII审批额度40亿美元。随着证券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市场扩容的压力不断扩大,我们乐观预期07年QFII(包括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额度将达到100亿美元。

  2005年度,QFII大幅增加对中国内地股票资产投资,持有A股的市值由年初的69.7亿元上涨到年底的180亿元,QFII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接近40%,我们预计在全球看好中国的情况下,QFII直接投资股票的比例在2006年将达到50%,2007年达到60%,在这样的假设下,2006年QFII直接投资A股的资金将增加220亿元,2007年增加500亿元。

  券商资金

  07年将成为市场的重要增量

  证券公司的违规资金流出在05年已经基本结束,资金净流出的状况将得到改善,在06年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将增加证券公司资金入市的规模。2007年,随着证券业整合基本结束,券商将成为重要力量。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将在2006年11月实施),证券公司可以投入证券市场资金包括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以及融资融券业务,券商的融资融券业务我们将在信用交易对资金的影响中讨论,这里主要讨论前两项业务在06、07年对证券市场资金的影响。

  券商自营业务:根据在银行间市场公布的48家证券公司的报表统计,2005年末,这些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为423亿,根据风险控制管理办法的规定,这意味者06年券商在二级市场自营买卖股票的数量就是423亿,但是我们认为,在06年券商不会有太多的资金投入自营业务,我们假设这个指标在07年为100亿,这样的假设比较符合目前证券公司的现状。

  券商资产管理业务:2005年已经发行的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规模接近100亿。我们预计在2006年13家创新类试点券商将增加集合资产管理资金130亿,另外部分规范类券商也将发行集合理财产品,合计估计直接投入A股市场的资金将达到100亿。随着2006年末券商风险管理办法的实施,预计在2007年,券商的资产管理业务将更加丰富多彩,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规定:规模不超过净资本的10倍)、定向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规定:规模不超过净资本的20倍)、专项资产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办法规定:规模不超过净资本的30倍)将齐头并进,大大增加券商的实力。由于许多业务以往没有历史可以考察,我们保守估计,07年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可以直接投入A股市场的规模在06年的基础上翻番,达到200亿。

  社保资金

  将增加100亿规模

  2005年9月底,社保基金股票投资比2004年底增加了68亿元,估计全年投资A股的资金在100亿,我们预计2006年社保资金A股投资规模还将增加100亿的规模,而且在2007年也将维持这样的规模。

  社会资金

  力量不可小视

  场外的资金入市的规模也不可小视,目前由于上海房地产市场开始处于低迷的状况,部分资金将转战到股票市场。据统计,上海房地产市场囤积的资金在4000亿左右,如果有10%进入到证券市场将达到400亿。

  另外,04、05年大量不明外汇进入国内,规模达到1600亿美元,合计13000亿人民币,这也是场外重要的资金力量,它的去向取决于利率水平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状况。在利率水平保持比较低的状况下,A股市场只要不继续下跌,就能提高对场外投资者的吸引力,即使这部分资金只有5%进入A股市场,规模也有600亿之多。

  信用交易

  制度创新创造新的资金增量

  信用交易无疑是证券市场资金供给的重大变革,将于2006年11月实施的《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信用交易的实施提供了法规基础,我们预计在2007年,信用交易将全面展开。信用交易的规则将决定这项制度对资金供给的扩大程度。按照“办法”规定,证券公司对客户的融资不超过自身净资本的10倍,按照48家公布2005年年报券商的423亿净资本来计算,业务的空间将达到4230亿元。如果融资的比例是1:1,按照目前市场接近3000亿的保证金来计算,可以增加的资金规模在理论上可以达到3000亿,并没有超出证监会规定的业务空间。考虑到保证金的增加,即使只有一半的投资者采用信用交易,在2007年市场的资金潜在供应能力也将增加2000亿。

  综合以上的分析,2006年,预计合规资金可以直接投入A股的规模在1100亿元左右。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3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