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津领军三大经济圈再变革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02:2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蔡国兆 实习记者 彭友 东部地区要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率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率先发展和改革中带动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提交人大审议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这实际上是要求东部成为中国加快发展、深化改革的火车头。在这一过程中,珠三角、长
两会期间,三大经济圈的发展成了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弈到中局,国手谋变。作为中国披荆斩棘、涉足未知的锋刃之所在,深圳、浦东、天津滨海新区将重新演绎开路先锋角色,向更深处的体制创新探索变革之道。试点的成败,亦将关系到中国的和平崛起。 瓶颈------先行者遭遇"成长的烦恼"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21亿元。而作为改革"排头兵"的深圳、浦东和滨海新区,其2005年GDP总量4926.90亿、2000亿、1600亿的成绩,足以傲视群雄。 然而,拥有先发优势者也迎头遭遇"成长的烦恼"------资源、能源涨价且供给不足,产业亟待升级,地方"诸侯"大战、产业同质化严重……珠三角、长三角"疲惫"了。而更重要的是,再往深处变革,就将触顶政策禁区。习惯了一路狂飙突进的先行者该如何迈步从头越? 学者们称,中国目前最大的挑战是体制转轨和政府改革。浦东、滨海的发展乃至未来中国的可持续性发展都必须从体制改革和创新上寻找动力。 思变------体制再造是新一轮改革核心 2005年6月,浦东成为首个"综合改革试验区";随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悄然启动,深圳特区也吹响新一轮改革号角,期待"以特别之为,立特区之位"。 这新一轮试点布局,不仅是在空间上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延伸,更为重要的,它的发展动力不再重点来源于政策或财政倾斜,取而代之的是以体制再造为核心的"改革"。犹如刀之锋刃,位于东部沿海的三地需要探索的,是或抽丝剥茧,或力斩乱麻,为后来者厘清体制改革创新思路。 上海方面在试点方案中提出把重点放在体制创新上,其中最核心的三条是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金融体制改革和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深圳市提出要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 而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则表示要按照经济区来架构新区的行政管理模式、做大做强功能区、并在政府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目前,有关滨海新区的相关配套改革方案已上报待批。 前路------多向突破全方位推进 具体到怎么改,浦东方面已低调敲响黄钟大吕。央行上海总部落户浦东;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浦东试点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去年以来,各式新举措的推出令浦东吸引了全中国的眼球。据透露,"十一五"期间,浦东新区还将在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推进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等方面有重大举措。 与此同时,深圳也已经在政府体制、金融等方面启动了改革。1月12日,深圳市政府出台2006年1号文件,要求在金融改革创新发展方面实现新的跨越,实现金融业从规模发展向效益发展、从引进发展向对外辐射发展等"五个转变"。同时,事业单位改革、行政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的改革、财政性资金的配置方式改革等也都在深圳酝酿推进。 而天津市"十一五"规划提出,滨海新区要借鉴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经验,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创新、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有关人士称,"十一五"期间,滨海新区每平方公里投资密度将累计新增22亿元,实现生产总值53亿元。 刀锋------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日前提出,中国经济正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低质量发展走向高质量发展、从不平衡发展走向平衡发展,从不协调发展走向协调发展。这其中,观念、组织以及制度上的创新至为重要。 深圳、浦东、天津滨海新区的改革正是中国尝试观念、组织以及制度再创新的关键之举。有关专家分析指出,在三地的改革蓝图中,围绕政府职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观念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是核心,是破解全局性症结的"刀锋"。 2004年,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以占全国10%点多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41%的地区生产总值。随着试点的渐次展开,"刀锋"将带领中国经济加速前行。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