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第三只眼看财政部与教育部"过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01:44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珑铭

  在乱收费问题上,财政部与教育部较起了真。

  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洪可柱指出:财政、审计、税务部门乃至教育部门无不在关注着教育乱收费问题,但不管是日常监管还是事后监管,都显得苍白无力,而且经常让人觉得
"雷声大,雨点小"。

  但教育部显然不以为然。教育部认为自己在治理乱收费上已颇有成效:"教育乱收费蔓延的势头正在得到有效遏制"。同时,教育部把乱收费的责任推到财政身上,认为"一些地方对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难以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导致了乱收费。随后,教育投入不足导致乱收费的观点屡屡被人谈起。

  3月10日,

财政部作出回应:把教育乱收费的首要原因归为教育投入不足的说法不符合事实。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654.2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4465.9亿元,8年间增长1.7倍,年均递增13.2%;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996年的1211.9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4027.8亿元,增长2.3倍,年均递增16.2%,均超过了同期GDP年均递增9.1%的水平。在此过程中,教育乱收费却不见减少。

  那么,到底是谁的责任呢?假如依照教育部的说法,财政只需多多给钱,乱收费问题即迎刃而解。但是,如果根据财政部的说法,投入再多的钱,如果资源配置人为失衡,建设超豪华学校,远远超出教育发展的实际,乱收费问题也会继续存在下去。双方理由充分,且都有翔实的数据加以佐证。

  但不管双方怎么说,有两点却是改变不了的。财政教育投入离占GDP4%的目标尚有距离,教育乱收费依然民怨沸腾。与之对应,要解决这个问题,财政部应逐渐加大教育投入,教育部对有限资金的使用,也应该提高效率。

  财政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每年以超过GDP的增长速度上升,而此间恰是乱收费问题蔓延最快、坊间意见最大的时期。原因何在?

  去年9月,

审计署披露的审计报告表明,在项目预算编报、执行预算外资金"收支两条线"政策等方面,教育部还存在一些问题。2003年到2004年,教育部所属的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向各地主考单位收集英语四、六级考试费1.4亿元,这1.4亿元的征收从未经过国家批准。其余的主要问题还包括年初预算未细化到具体项目的资金46.51亿元。

  倘若教育部自身就与乱收费相随,它又能如何去清理乱收费?

  而且,中央财政向教育领域的投入有没有得到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事实上,有关教育经费被截留的事情早已经不再是新闻。这一方面暴露出我国目前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弊端,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国财政管理体制上的弊端。就拿教育支出来说吧,目前的运行方式是:国家财政部将所有部属高校的教育经费集中拨付到教育部账户上,再由教育部拨付给各高校,最后再由各高校拨付给各个分校。

  地方上的情况也大致差不多。教育经费先由财政部门拨到教育部门,再由教育部门直接拨付到学校。在层层下拨过程中,能否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会不会被截留、缓拨及挪用?财政资金能否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人们的这种担忧不断被一些地方的违规做法所验证。

  另一方面,教育资金配置的不合理也十分严重。现在,各地政府和各地教育部门,都热衷于兴建重点学校,他们将大量资金和相关资源向重点学校倾斜,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严重失衡,择校费因此而起。而且,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打造形象工程,不惜举债去办超级豪华学校,而后再向学生家长转嫁负担------这种政府支持下的乱收费是最难根除的一个顽疾。

  因而,乱收费的根源在于两点:其一,教育拨款在层层下拨中逐渐减少。其二,财政资源、教育资源的人为失衡。因而,我认为,应该认真研究,改革目前的财政教育支出模式,由财政直接将资金公平地分配到学校,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便于明晰责任,不像现在这样,乱收费很严重了,连责任到底在于谁都很难分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