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新在何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3日 00:3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刘世锦

  人物志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经济理论和政策问题研究,主要涉及企业改革、经济制度变迁、宏观经济政策、产业发
展与政策等领域。曾多次获得全国性学术奖励,包括第四届孙冶方经济科学优秀论文奖,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一等奖等。

  讨论"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人们通常要指出的"历史背景"上的差异。构成这种差异的因素,主要有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经济全球化的扩展、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调整和发展理念的转变等。上述因素对工业化过程的影响是全面的,在实际过程中,这些因素的影响通常不容易被区分开。例如,一个外资企业,带了一项环保型或节能型的新技术,经政府的许可后,到中国的某个地方与当地企业合资办厂。在这一现象中,可以观察到经济全球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进步(引入新技术)、政府政策(对外开放)和发展理念(注重环保和节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从结果上看,"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区别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渗入、融合或改造。虽然产品的使用价值方向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但由于新技术、新方法的采用,产品的品种、性能,生产的技术、工艺流程等发生了很大变化,有些变化是革命性的。在这里,"传统产业"的概念容易产生混淆和误解。如果仅从提供的产品属性上说,它们可以说是"传统"的,如汽车用于代步,钢材用于建筑,如此等等,但从生产方式说上,这些产业在相当程度上又可以被看成是"高技术产业",如电子信息技术在汽车工业、钢铁工业中的应用。

  一位汽车工业的著名企业家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一部手机只有一个芯片被成为"高技术产业",我们的一台汽车中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芯片,为什么被称为"传统产业"?从这一"抱怨"中可以看出,把所谓"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分清楚,在实践中相当困难。

  在分工细化、生产链条拉长的情况下,将"传统产业"等同于"低技术"或"中技术",而将"新兴产业"等同于"高技术",在许多情况下是不正确或容易形成误导的。

  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所谓经济全球化,包括了生产、贸易、研发、金融等领域的全球化,其结果是大大提升了产业结构的国际化程度。最近几十年间,出现了一些产业链条跨及一系列国家和地区,而销售遍及全球的产业,电子计算机就是其中的典型。当今批量生产销售的电子计算机,不是由任何一个单独的国家或地区生产出来的。与几十年前相比,某个国家试图建立起完全封闭而有

竞争力的汽车生产体系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显著特征,是国际上大批旨在利用我国劳动力优势的产业,将其劳动密集型环节"嵌入"我国经济。相当长时期以来加工贸易占到我国贸易总额一半以上的状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现的。

  当然,对产业的国际化程度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评估。产业的国际化与产业的技术、生产和交易特性直接相关。那些地域性强的产业,长距离运输和交易成本高的产业,对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特殊意义的产业等,仍然会以本地化生产为主。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则表明"就近生产和交易"对提升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价值。"国际化"与"本地化"似乎是同一事物两个不同的侧面。依然有意义的一个现象是,产业结构的国际化趋向并未改变较大工业化国家保持各自相对完整工业体系的事实。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本地化与资源利用的国际化可以并行不悖。外商投资企业,就是利用国际化资源进行本地化生产。所以,与产业体系的国际化相比,资源配置的国际化是一个外延更宽的概念。可以观察到一个基本事实是,完全利用国内要素进行生产的企业和产品已是越来越少了。

  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的转变。随着工业化进程中诸多矛盾的显露和某些工业化战略的失败,人们开始认识到增长并不等于发展,有增长而无发展或少发展的情况并不少见。"发展"意味着增长加变革。需要有更宽泛的发展标准,如减少贫困、分配公平、环境保护,增强人的能力,扩大自由选择的范围等。成功的发展政策不仅要使人们的实际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还必须使实际收入能够用来实现体现在"发展"中的其他价值。

  政府政策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对减少贫困、改善穷人的健康和教育水平以更多重视。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曾寄希望于政府计划,针对计划管理中的问题,提出"使计划正确";在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后,针对市场不完善和价格扭曲,提出"使价格正确";在发现价格扭曲的重要原因是政府的不当干预和政策的相互冲突后,提出"使政策正确";在进一步发现仅仅调整政策,不改变制度结构,仍然不能建立起有效率的市场体系后,又将问题归结为"使制度正确"。

  在对发展要素的理解上,在工业化初期,强调资本积累,以为资本积累是打破贫困循环的关键;以后认识到资本的有效配置比资本积累更重要;再以后,则认识到应当将人力资本和知识增长放在比有形资本更重要的位置上。20世纪6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思想形成并逐步深化。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之上,当代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个人的充分发展,必须建立在与资源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基础上,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总之,与几十年前相比,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理念有了很大变化,相应地,发展战略也出现了根本性地调整。概括地说,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的全面价值,重视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和知识的作用,重视市场配置资源和制度变革,重视形成和适应更为开放的发展环境,重视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等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还可以提出的是大体相同工业化阶段完成时间的缩短。后起工业化国家完成大体相同的发展过程,与先行国家相比,所用时间不同程度地缩短了。例如,美国与英国相比,日本与美国相比,东亚新型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与日本相比,完成大体相同的工业化任务,时间相继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中国是人口的"超大型国家",地域辽阔且发展很不平衡,单就某些地区来说,如东南沿海几个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的增长速度,不论是从工业史的角度看,还是与东亚工业化经济体相比,都是相当快的。对这种现象,通常的解释是后发优势的作用。后发优势可以表现在技术上,在几乎所有领域,后起经济可以引入(学习、模仿、购买等)已有技术,而不必自己去原创;也可以表现在资源和市场的可利用范围上,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后起经济能够在比过去大得多的范围内利用资源和市场;还可以表现在制度和政策上,例如,政府在工业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一直以来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后起经济可以在这种争议中,特别是在先行国家实践所引出的经验和教训中学到知识,以使自己作出有利的选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