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上海空置房出路何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顾列铭

  据权威机构公布,目前我国商品房空置面积达1.14亿平方米,面临着潜在的住房过剩风险。作为空置房的重灾区,上海的商品房空置情况较为业界所关注。

  上千万平方米空置房、新增存量房(空置期在一年以下)的出路,成为最近上海房
地产业的热门话题。有学者称,“2004年年底的空置量是395万平方米,加上前年空置600万平方米,截至去年底,上海空置房面积估计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接近了1996、1997年空置房的顶峰时期”。“2005年调控政策之后,按照二季度和三季度的数据推算,整个市场的成交量下降50%到60%,投资和投机需求缩量在50%到70%,这直接导致上海楼市每年3000多万平方米的成交中,减少了20%,这20%则变成了空置房。”在上海社科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鸿铭看来,正是调控之后的供求失衡令楼市空置量直线上升。

  据中原(中国)地产研究中心估计每年上海刚性需求在800万到1000万平方米,再加上其他的一些投资,比如二次置业的需求,改善住房等等需求,市场真正需求总量在1500万平方米左右。另据上海富阳研发机构预测,去年年底上海商品房供应量已达到3200万平方米。而因为滞销,去年以来上海不断有楼盘陷入这样的降价怪圈:6、7月开始首次对部分房源降价,如果降幅够大,确实吸引了不少买家,就成为当时的销售明星;而当降价房源售完后,再次无人问津;当再次降价时,已很难达到当初的效果。降价逐渐演变成双方僵持的心理战。

  面对有效需求和投机需求的双重萎缩,消化空置房已成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燃眉之急。作为全国房地产市场泡沫最严重的上海,从去年4月开始,上海的

房价一路下跌,商品房销售价格月环比已连续7个月下降。虽然06年的市场有止跌的迹象,但是购房人对市场已失去信心,市场没有投资,趋于平淡。“目前开发商所面临的压力非常大,只有在营销上多下功夫,创新销售理念,才能消化去年积压的房源。”上海一位房产专家指出。

  由以前的包销转为分销,上海房产开发商的新盘销售体系开始创新。比如上海的汉宇地产、中原地产、美联等代理公司开始涉足分销楼盘,以前一个新楼盘由多家分销的情况比较少见。这种悄然风行于上海业内的做法,带来的好处是:一方面,开发商可以降低楼盘推广的成本,分散风险,快速回笼资金;另一方面,开发商可以达到消化手中积压房源的目的。

  有业内人士分析,一家代理商销售楼盘,客户的资源有限,销售的渠道单一,很难在开发商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销售任务,开发商所承受的风险很大,特别是面对银行还款压力时。另一方面,空置率是衡量房地产市场发展的重要指标,大量房屋的空置突现出房地产市场的激烈竞争局面,也加速市场的洗牌。很多公司的命运往往就系于某个项目的销售上,房屋的积压会带来开发商资金链的紧张,项目公司便难以为继,最终落荒而逃。

  空置积压并不代表没有市场,上海的房屋空置是结构性空置,并非供大于求的绝对空置,这是当今上海房地产市场的最大特点。从目前情况看,真正形成空置的房屋还是那些价位偏高的中高档住宅。除了商品房空置外,上海楼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前期房地产热时许多投资性购房,由于交易成本抬升,

二手房交易清淡,加之租金价格走低,许多已售出的住宅也处于空置状态。这与开发商未售出的商品房空置唯一不同的是,前者是“工业库存”而后者则可算作是“商业库存”了。可以想象,如果市场价格走低趋势明显,人们购买意愿不强,这部分当初投机性房产也不排除“杀跌出货”的可能。这或有可能对新增空置房产生影响。

  因此,开发商除了在销售策略做些市场调整之外,恐怕最根本的解决之道还在于降价,只有开发商与购房者相互双赢,才有可能让房地产市场重回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