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期铜进入“后牛市”时代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5:43 中国证券报

  李华权

  LME期铜自年初以来开始逐步震荡下行。尽管从价格上看,200多美元/吨的下跌空间,对于曾经打破5000美元/吨大关的铜价来讲实在是微不足道,但整体走势由强势上涨转为震荡下跌却有着更为深刻的历史意义:历时4年的期铜大牛市终于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顶部。这就意味着,期铜正在将牛市最后光环一点点褪尽,逐步进入宽幅震荡的“后牛市”时代。

  进入“后牛市”时代

  对于这个“后牛市”时代,笔者认为是特指铜价牛市见顶之后、进入熊市下跌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根据以往历史规律,这段时期以多空矛盾空前激化、价格宽幅震荡为主要特征。通常来讲,牛市持续时间越长,“后牛市”时代持续的时间也越长,价格反复频率、幅度也越大。原因很简单,大牛的惯性尚未完全释放,多头能量最后余热尚可在一段时间内支持价格;投资者思维尚未彻底扭转,逢低买入的固定思维模式,抵制价格下跌能量;供求关系不明朗,很难确切表明期铜处于什么性质的基本面环境中。但可以肯定的是,“后牛市”时代的来临,至少说明期铜走势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也预示着熊市行情的最终到来。

  “后牛市”时代是牛市行情结束时期,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保证投资者有充分时间来更正自己对行情走势的观点。即使“觉悟”的时间稍晚,反复震荡走势也会提供很多平仓出场、反手为空的机会。而“后牛市”时代又是熊市开始前的准备阶段,投资者一旦转换了思维,价格反复震荡特征,又为做空提供更多可选择机会。

  基金仍是主导因素

  众所周知,价格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高度,要受到不同主导因素影响。对铜而言,3300美元/吨以下供求关系是主导因素,铜价涨跌由供求关系来决定。尽管其中不乏投机力量的炒作,但毕竟只是望风使舵,不会跟供求关系大环境相违背。而3300美元/吨之上属于纯粹的炒作阶段,基金才是决定价格趋势的唯一力量。基金可以利用其压倒性的资金优势,营造有利于自身持仓方向的市场环境,其中自然包括对现货的控制。因此,当前能够决定价格趋势的主导因素就是基金。基金买入则价格继续牛市,而基金出场或反手为空,则价格将转入熊市。任何其他因素,只是基金借以炒作的题材而已。

  通过对基金入市背景以及基金持仓变化分析,可以大致推测出基金动向以及后市意图所在。笔者认为,在当前形势下,由于继续做多的基础逐步丧失,基金很可能选择全面退出商品期货市场。理由如下:

美联储不断加息,基金资金成本加大,资金使用受到限制;美元
汇率
上扬,
股票
市场好转,基金资金回流加速;期铜市场现货升水持续下降,基金盈利模式失效。

  从持仓方面看,CTA基金自2002年初开始做多以来,虽然出现了几次不同类型基金在市场中“接力”的情况,但基金持仓方向却一直为净多,这代表当时基金对期铜后市一致看好。不过这种“看好”只能是一时的,而基金本身目的也就在于攫取阶段性盈利。因此对于基金来说,一旦市场环境不再有利或者盈利要求无法实现,出场是必然选择。这就是为什么2006年初以来基金净多持仓不断减少,而且在2月21日当周赫然转为净空的原因。

  也许基金并未真正看空铜市,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基金已经不再像以往那样强烈看好。作为决定价格趋势的主导因素,基金净多头寸平仓出场,实际上已经宣告了对期铜牛市的炒作结束。而随着铜价金融属性逐渐消失,价格理性回归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不为表面现象迷惑

  虽然决定价格趋势的主导因素已经确立,但“后牛市”时代纷繁复杂的基本面,依然会对投资者决策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投资者思维转变过程,最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迷惑。就目前铜市而言,中国需求和供应短缺,也许是多头能够借以造势的最后题材了。但是一旦深入分析之后,就会发觉这些题材是经不起推敲的。

  不可否认中国需求的存在,而且可能还在此后一段时间继续存在。但是,金属消费必须要跟国家经济总体发展形势相称。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中国GDP增长年均达到7.5%,而2005年这一数字为9.9%。经济增速减缓,将直接导致中国铜需求下降,难以保持之前的旺盛状态。从国际来看,罢工的确存在,但仅仅几个铜矿减产,还不足以改变全球铜供应逐步增长趋势。而机构统计数据本身就是一家之言,供应缺口缩小,说明供求关系正在向供求平衡转化,这无法成为看涨理由。

  从铜价表现来看,这些利好消息能够带来的也不过是一次反弹过程,之后基金平仓将使价格跌得更深。因此,一旦投资者为这些所谓利好所迷惑而跟进买入,就很可能成为“接牛市最后一棒”的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