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欲圆"金融梦" 江浙民资挺进典当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 02:5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蔡国兆 裴文彬 实习生 彭友

  种种迹象表明,江浙民资正试图通过进军典当担保业,成就他们的"金融梦"。据权威数据,2005年商务部共审批478家典当行及分支机构,其中浙江获批29家,在全国各省市中拔得头筹。这29家新增典当行绝大部分都由民资控股,平均注册资本1500万元以上,最高达6000万元。如此数量,即使按平均注册资金估算,浙江也有4亿多元民资涌入典
当行业。

  而在江苏,2005年也有近3亿元资金进入典当行业。全年新增25家典当行,平均注册资金1200万元,最高5000万元。

  "民资突围"巧遇"典当解冻"

  江浙来自草根层面的金融冲动之所以高涨,一方面是

宏观调控条件下银行放贷闸门收紧,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其中巨大的商业空间令江浙日益强大的民间资本"垂涎"。

  在这种情况下,江浙的民资兵分三路,一是以参股的方式介入到各地中小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的经营之中。二是通过共同出资、合伙等方式开设典当行、担保公司。三是通过民间融资渠道获取高额利润。这其中,被称为"第二银行"的典当行业备受青睐。

  温州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德文日前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浙江拥有庞大的民间资本,民间借贷数量也相当可观。温州拥有超过3000亿元的民间资金,它们活跃在银行、典当、担保等多个金融领域。他说,由于浙江民资独立性较强,它们更倾向于能够拥有自主权的典当等行业。

  2005年上半年,

商务部、公安部正式颁布施行新《典当管理办法》,重新设定了典当业的准入门槛,"冰封"5年之久的典当业重新"解冻"。

  行情表明,较高的综合管理费费率,使典当行的典当月息可达3%到3.5%,相当于年息36%至42%,风险大的项目利息会更高。

  企业为什么愿意承担较高的利息费用,到典当行借贷呢?相对于银行借贷,快捷和"零门槛",是典当行制胜的利器。不少中小企业缺少项目启动资金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时,都会找典当行寻求"过桥资金"的帮助。

  记者在江浙两省调研发现,目前江浙小典当行一般采取多名"老板"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形式,对外贷款余额则一般保持在5000万元至6000万元左右,当期一般在2到3个月,最长6个月。

  风险与诱惑同在

  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融资风险是典当行最关键的问题。"企业找我们,说明他们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或信誉从银行贷到钱。我们做这种生意,风险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在江苏吴江,一位典当行女"掌柜"对记者说。

  在没有有效风险控制手段的条件下,很多典当行采取了"相物+相人"的经营手法。"看物、看人在典当上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江苏金盛典当行高经理说。

  "中小企业需要的救急款往往是几十万元或上百万元,而典当行也不可能像银行那样严格审批层层把关,这极易导致‘当铺’难以如期如数回笼资金。"江苏省经贸委市场体系建设处夏虹说。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创造了75%的就业机会和近60%的国内生产总值。"虽然与发达国家典当业比较,我国典当业还处在‘婴儿期’,但来自江浙民间的冲动或许将率先带领中国典当业实现突破,成为中小企业融资救急的新渠道。"周德文说。

  夏虹则提醒说,江浙民资投资典当业,其志或许并不仅仅在典当,而在银行等金融业的核心,民资正试图从边缘向内渗透。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