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两会圆桌] 金融支农五人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8日 03:0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目前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2005年末,这三类机构对县域以下"三农"投入的贷款余额约为4万亿,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20.58%,基本与"三农"在GDP中的比重相符。
当前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存在五方面的问题:第一,农村金融改革较城市金融改革滞后;第二,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如何更好发挥资金配置效用;第三,农村金融机构自身的资产质量比较差;第四,农村资金外流严重;第五,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还不完善。 针对这些问题,银监会对深化改革提出三点意见:一是农业银行是否需要办成商业银行,此外农业发展银行可以在不增设机构的前提下,把带有政策性的业务全部承担起来。 其次,是要建立对农村投入的长效机制。其中包括建立配套的风险补偿机制、税收政策、信用 环境以及征信体系等。 第三,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上的创新。但在创新的同时,更要注重整合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资源。至少应把现在城市居民得到的一些金融服务产品推广到农村去,让农民切实享受到信贷金融产品给他们带来的方便和实惠。 随着农信社的商业化改革,随着大部分的农信社法人从乡一级向县一级提升,农村金融向外输血的现象很可能愈演愈烈。一方面是财政加大对农村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金融加速从农村资金输出,这种现象如得不到解决,新农村建设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关于多元性金融机构的问题多元性的金融机构,我认为,在短期内不可能解决中国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但可以做一些试点,国际上看它还是很有前途的,我们一方面把现有的金融机构用创新的方式和企业结合的方式把它作用发挥起来,另一方面培养多元的金融机构,争取把这个风险分散。 我们在农村调研时经常发现,对于贷款难的反映比较多。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风险大,二是信用环境不太好。 经济发展了,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非常高,但是农村的贷款环境也确实有问题。我很赞同先把信用环境搞好,随着农村金融环境逐渐好转,投资补偿机制的建立,财政出一部分资金,促进农村信贷跟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实际上,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商业化步伐的加快,银行网点在农村的撤离,金融对农村的信贷反而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针对这种商业化带来的农民贷款难问题,我认为要明确农村金融发展的政策取向,深化农村金融体 制的改革,建立健全以农村信用社为主的农村金融服务,尤其是要加大对龙头企业营销的支持力度,集中规模资金满足优良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要建设农村信用社的保险,完善农村保障制度。 我认为目前农村的融资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说在结构上还需进一步改善。其次,解决农村金融的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调整思路多头并举。 我想再讲几点想法,首先,因为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基础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不宜简单套用城市金融的改革思路来推进农村金融改革。 我们把农村资金需求可以分成几类,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融资需求相应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供给。 此外,要重点研究如何让商业银行回到农村。我们要分析他们为什么走。 第二研究重点问题就是小型的民间的信贷组织,包括小型的民间的担保机构、以及小型的民间的中小商业银行和社区银行的发展,这是未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的重要问题。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