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从价值创造看科技创新强国战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03:38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主持人 邹民生 陈剑立

  ◎张占斌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

  ◎方栓喜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编者按:

  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动情地说:"我国已进入必须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要把加快科技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科技创新不仅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社会文明质量上的进步。科技创新可以创造更大、更持久的经济与社会价值,这对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特请两位专家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谈科技创新问题。

  从价值创造看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支撑

  主持人:今年以来,科技创新问题再度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那么,能否从经济价值创造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科技创新对于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张占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持续了28年,制度变迁、技术发展和资本投入起了重要作用。但比较起来,企业的技术大多是引进的,虽然有模仿、有改进,但自主创新技术的贡献程度还不高,特别是许多企业偏好"拿来主义"。应当说,在一定条件下,"拿来主义"也是一种实事求是,也不需要所有企业都进行科技创新。但如果我们长期不完成从注重引进到注重创新的历史性转变的话,作为大国的我国将来就可能受制于人,并还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我们的未来发展就得不到保证,和平崛起就难以实现。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M·索洛在分析经济增长的因素时,用统计资料证明了技术进步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的实证研究,1929-1978年,美国生产率增长有40%是由于科技创新取得的。所以,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国际经济竞争的背后实际上就是科学技术竞争,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支撑了国家的经济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让科学技术进步支撑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鼓励我国企业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倡导将我国在未来15年内建成创新型国家,这一科技发展战略将成为影响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关键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

  方栓喜:我认为,目前我国之所以要特别强调科技创新有以下几点理由:一是根据有关数据,我国在2004-2005年度全球

竞争力排名中居第44位,科技创新能力在世界主要的49个国家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下水平。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而美国、日本仅为5%左右。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占固定资产投资40%左右的设备投资中,有60%以上要靠进口来满足,高科技含量的关键装备基本上依赖进口。这说明,我国科技创新的潜力和空间还相当大。

  二是从这个宏观经济走势看,我国经历了新一轮过热之后,产能过剩是一个大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可能进入新一轮紧缩。关键的问题在哪里?就是缺乏科技创新。在这个历史新阶段,我国还必须紧紧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从经济总量上讲,我国的潜力还远没有发挥出来,主要的证据是我们还有大量剩余的劳动力,关键是结构不合理。

  其实,科技创新无非是一种超值的劳动而已。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正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发展本身将更加依赖于人的超值劳动,这是一种客观规律。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更加关照人本身的发展。因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另外,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也只能更加依靠人的全面发展,更加依靠人的超值劳动。我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之后,挖掘科技创新的潜力将成为下一步持续增长最大的动力和源泉。

  所以,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现在我们强调要建成创新型国家,并把科技创新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国家战略高度,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进行战略转型的一个明智选择。

  从科学发展观透视科技创新的战略意义

  主持人:科技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与科学发展观密切相关。如何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理解科技创新?

  方栓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来说,我国需要依赖科技创新,实现下一步的"五个统筹"。首先,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有些人讲,要更加重视社会层面。这只说对了一半,比如农民工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加班加点,工资又那么低,哪里顾得上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了超值的劳动之后,他们才会有提升自己价值的机会。

  其次,要统筹城乡发展,也要依靠科技创新这种超值的劳动。其关键的问题是农村这一环节,通过科技创新改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村才会有根本的发展。当然,在免除农业税之后,国家还要为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应当为农村科技创新提供基础条件。

  第三,要统筹区域发展,关键的环节是落后地区科技创新能力。如果落后地区只是简单地接来发达地区产业升级后传递过来的传统产业,这些地区就只能永远步发达地区的后尘。不可能改变区域发展失衡的基本格局。从这个角度上看,落后地区科技创新的压力和动力差异就更大了。

  第四,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离不开科技创新。在这里,应当更加强调,自然环境是条件,经济发展的本质是人类劳动。更高层次的人类劳动将更不依赖于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的优劣。

  最后,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根本的途径是以科技创新立国。资源和市场换技术只能是权益之计。放眼10-20年的发展,如果我们能够以科技创新立国,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重要性会大大提升,逐步改变为世界打工的地位。

  从思想解放的视点看科技创新与体制转变

  主持人:科技创新不等于技术创新,恐怕更多地需要解放思想,需要思想创新。在提倡科技创新和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进行哪些改革?应注意哪些问题?

  方栓喜: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这个问题。首先,科技创新体制实现从行政导向向市场导向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的科技创新都要由市场来检验,而不主要靠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检验,也不能靠官僚的研究机构检验。在市场中实现超值劳动,这是提高科技创新人员待遇的最好办法。由市场而不是行政来决定科技资源的配置,将是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其次,既然科技创新是超值劳动,必须保护劳动者的知识产权。有些人认为,如果不保护知识产权,知识扩散的速度就会大大提高。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如果任何一种劳动成果都可以被剽窃,从事这种劳动的人就会大大减少,而剽窃的行为会大大增加。

  再次,要建立起鼓励科技创新的投资和融资机制。一方面,科技创新不是简单的劳动,需要相当多的前期投入。一般的情况是,许多能够创新的人才可能没有前期投入的能力,而有经济实力的人却不擅长科技创新。在投资和融资机制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这种劳动是可能失败的,不仅可能在研究中失败,还可能在市场中失败,总的情况是高风险、高收益。科研人员未必是风险偏好者,这就需要让有经济实力而又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出钱投资。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该发展和完善股票的二板市场,鼓励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已成为是基本方向。

  最后,应当建立鼓励中小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我国两万家大中型企业中,平均每个企业年均不到5个开发项目和2.5个新产品,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较少。这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实现科技创新决不是多投入一点人力物力的事情,关键问题是体制、机制的问题。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科技创新是中小企业实现快速成长的主要法宝。中小企业数量大,这会使科技创新的种类大大增加;中小企业的市场敏锐度高,这会使科技创新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中小企业的体制更加灵活,这会是的科技创新在用人上更不拘一格。可以说,中小企业在创新上更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我国还要逐步改变科研经费主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中的格局,建立一系列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策支持体系。

  张占斌:我想谈一些具体问题。科技创新是有条件约束的,体现为"投入较大和周期较长",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实力。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由于业务领域和活动空间有限,在一定时间内,可以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等办法取胜,也可以靠吸纳、引进技术支撑阶段性的发展需要。但从长远来看,在资本、人力资源、技术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必须开始在自己能够判断和比较有把握的领域进行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阶段和节奏把握也需要智慧,创新滞后,就可能被彻底淘汰。创新过早,市场还没有开发,就要考虑企业的支撑能力。

  对于大的企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著名的跨国企业,要争取和保持自己在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不断扩大市场范围和份额,确保公司的荣誉和品质,一日也离不开科技创新,在这方面的任何疏忽,都可能为企业埋下发展的隐患。因此,越是大的企业就越要重视科技创新问题,必须下大的决心和大的投入,围绕科技发展前沿进行积极的创新研究,力争拥有比较多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这些都说明了一点,任何企业要想获得优势或比较优势,就必须进行积极的科技创新,即使是老牌的跨国企业也不能例外。相反,也有许多很有影响的企业,因科技创新没有突破,或没有进行有发展眼光的科技创新,在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的例子也实在太多,想起来的确让人扼腕兴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