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外资战略投资A股 > 正文
 

看好行业价格优势 外资急揽四家水泥类上市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7日 03:02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记者 何军

  行业谷底的价格优势和看好国内水泥市场前景是外资频频出手的主要原因

  外资对国内水泥类上市公司的并购正在加速前行。

  G华新今日宣布,拟向豪西盟(HolchinB.V.)定向增发1.6亿股A股,豪西盟由此成为G华新控股股东;冀东水泥(资讯 行情 论坛)今日也披露,控股股东河北省冀东水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拟向海德堡水泥有限公司转让部分股权。

  至此,短短4个月内,已有5家外资机构直接或间接入股了国内水泥类上市公司,除豪西盟、海德堡水泥有限公司外,还有拉法基入股四川双马(资讯 行情 论坛);MS(摩根士丹利附属公司)、IFC(国际金融公司)入股G海螺。

  多位建材行业研究员不约而同的告诉记者,外资并购国内水泥类上市公司的大戏正在上演,行业谷底的价格优势和看好国内水泥市场前景是外资频频出手的主要原因。

  低价诱惑

  光大证券行业研究员郭国栋认为,始于2004年的宏观调控让连续几年高歌猛进的中国水泥市场猝不及防,中国水泥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消化不良,几乎所有的水泥企业都面临增产不增收的窘境,效益下滑,行业景气度将至谷底。2005年不少水泥类上市公司可能仅仅维持微利,甚至是亏损,此时外资出手收购股权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

  与一些具有垄断色彩的行业不同,水泥行业是高度竞争性的行业,产业集中度比较低,区域性较强,当行业处于低谷运行时,收购成本会大幅降低,而国内水泥类上市公司又是行业中的优势企业,财务状况较为透明,对外资而言收购价格更容易掌握。

  联合证券行业研究员周焕表示,国际水泥巨头要想占领中国市场,仅仅依靠自身的发展,不仅时间长,而且新建生产线和开发市场的成本也很高,而行业低谷为他们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看好市场前景

  虽然宏观调控使水泥市场出现阶段性产能过剩,并导致结构性矛盾,但从长远看,国内水泥市场依然有着广阔的前景。

  在外资看来,目前中国水泥行业处于低谷并不意味着水泥行业进入衰退期,而是一次行业整合的重要契机。水泥行业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晴雨表。前三年水泥行业的高速发展是伴随着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和固定资产投资迅猛增加而实现的,由于国家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加上近年来水泥产能加快扩张超过市场需求,同时,煤、电、油、运等方面供应趋紧,生产成本上升,大幅挤压利润空间,这是中国水泥行业一个正常的调整过程。而目前,水泥行业正逐步走出低谷,新一轮的增长即将展开。

  另外,从价格上看,中国目前水泥的价格是全世界最低的,而且与最低的国家的水泥价格相比,也只有他们水泥价格的1/2,这也是全球水泥巨头看好中国水泥业的重要原因。

  提升管理水平

  "对国内水泥类上市公司而言,愿意在行业低谷时向外资出售股权,目的是获取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以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联合证券研究员周焕如是分析。

  以G华新为例,此次向外资定向增发1.6亿股,将用于新建四条生产线、补充流动资金以及改善公司的负债结构。募集资金将很大程度上推进公司在河南市场的整合,使公司在中部地区规模和控制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而G海螺引进MS、IFC更多的是带有携手金融资本的目的。通过吸收财务投资者改善公司的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

  从整个国内水泥行业看,一旦在外资助推下完成产业整合,优势企业的利润空间会增大,水泥产业整体质量会大大提升,更为重要的是,环保、

能源消耗方面会有更高的标准,绿色经济将得到更充分的重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31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