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中国证券业协会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15:59 中国证券业协会

  中国证券业协会副会长 黄湘平

  (2006年1月17日)

  各位常务理事:

  大家好!我受庄心一会长委托,向协会三届五次常务理事会做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2005年的主要工作

  

  2005年,协会根据年初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工作会议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以及年中召开的三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精神,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和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资本市场一系列重大改革,紧紧依靠广大会员,切实履行“自律、服务、传导”职能,在强化行业自律管理、诚信建设、证券公司分类评审、从业人员考试培训、资格管理、研究行业发展、反映行业呼声、以及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配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组织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

  2005年,协会配合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工作,在证券公司会员中继续开展了创新类证券公司评审,启动了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工作。

  (一)建立规范有效的分类评审机制。2004年创新评审办法发布实施后,协会在2005年发布了《试点证券公司创新方案评审暂行办法》、《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和《中国证券业协会创新试点类(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指引(试行)》,健全了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工作,建立了评审工作规范和工作程序,形成了材料申报、初步审核、专家评审、持续检查、信息披露等一套完整的、规范的评审制度。

  (二)坚持评审标准,认真组织评审。2005年协会先后组织了6次创新类证券公司评审会和4次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会。国泰君安等7家证券公司通过评审,成为从事创新类试点证券公司。截止到12月底,创新类证券公司达到15家。中银国际证券等15家公司通过评审,成为规范类证券公司。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达到30家。通过评审工作,不仅为证券公司实施分类管理打下了基础,而且客观上促使申请评审的公司加大了清理不规范业务的力度,压缩了高风险业务规模。据初步统计,申请评审公司上年末风险业务规模与评审前时点数比较,共压缩自营证券业务规模14亿,压缩资产管理业务规模96.2亿,债券融资回购未到期余额减少137亿。同时,促使申请评审公司解决股东出资不实和股东出资不到位的问题,夯实净资本累计达53.7亿。

  另外,有7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向协会报送了创新方案评审申请材料。协会于2005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创新产品方案评审会,中金公司外汇资产管理创新方案评审获通过。

  (三)持续检查回访,不断促进公司规范经营。2005年协会先后组织6次对创新类证券公司的持续检查,分别对中信证券等11家创新类证券公司进行回访检查,落实评审会提出的整改关注意见,并对每一家公司的检查情况做了持续评价书面报告。

  同时协会按照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要求,督促27家机构在协会网站披露了公司基本信息和主要财务信息。

  二、不断推动诚信建设,行业自律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2005年,协会加大了行业自律规则制定工作的力度。发布了《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修订发布了《中国证券分析师职业道德守则》。这两个规则发布实施后,对规范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开始发挥作用。协会机构会员和从业人员两个诚信信息库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已记录188条机构会员诚信记录,130条从业人员诚信记录。按规定程序办理了来自证监会机构部、风险办、法律部、地方纪检、公安等部门以及香港、新加坡等中外证券监管机构(经由中国证监会),涉及数百人的信息查询。

  2005年,协会除继续做好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外,还就会员公司经营活动制定相应的自律规范。针对咨询机构会员开展会员制业务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年初协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会员制投资咨询业务自律管理的通知》,并发表了答记者问,同时在网站开辟了会员制业务风险提示专栏,对会员制业务的自律管理问题进行了全面统计调研,基本摸清了证券投资咨询机构会员开展此项业务的规模、服务方式、媒体合作状况和存在问题,起草了有关会员制业务自律管理的自律性公约、服务合同范本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最近协会组织63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签署了开展会员制业务的自律公约。

  为了规范证券公司自营业务,2005年协会配合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进行全面摸底,总结了证券公司开展自营业务情况及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指引》并报证监会批准转发。按照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指引,协会将对证券公司自营业务情况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目前,协会正在研究制订对证券公司执行《指引》情况的检查办法。

  三、关注重大改革发展问题,充分反映行业意见和建议

  针对近年来会员公司经营理念、经营方式、风险控制、赢利模式面临的冲击和严峻考验,协会从推动市场基础性建设、维护行业利益、创造行业和谐发展环境出发,开展了一系列调研工作,集中行业智慧,充分发挥监管部门与业界的桥梁纽带作用,反映行业的呼声。

  (一)为配合支持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协会在股权分置改革一开始,就分别召开了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听取会员公司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股权分置改革全面推开后,协会与保荐机构保持了密切联系,经常了解并听取会员在股权分置改革中的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针对保荐机构执业行为和收费问题,协会投资银行业委员会及时起草制定了《关于保荐机构从事股权分置改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保荐机构从事此项业务提出规范执业要求,同时提出收费建议标准。

  协会还针对保荐机构在开展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向证监会提出了《关于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保荐代表人制度的建议》。组织保荐机构研究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委托保荐机构协助稳定股价操作指引》。

  (二)协会财务会计委员会加大了税收问题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有关税收政策的建议。内容包括:退回因会计政策变更而多缴的企业所得税;免征自营证券差价收入营业税;给予证券公司三年免征所得税等5条优惠政策。这些意见和建议已直接向国务院资本市场税收专题工作小组做了汇报,目前正在进行数据核实工作。

  (三)针对《证券法》关于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的规定,协会及时召开了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参加的专题研讨会。就实施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对行业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讨,提出了实施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原则和相关建议并向证监会提交了书面报告。

  (四)将“中国券商发展问题研究”作为重点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多次组织证券研发机构联席会议,先后就股权分置改革与市场发展、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机制以及证券公司业务创新等问题进行专题研讨。同时组织了2005年证券经营状况问卷调查,起草了证券公司经营问题研究报告,将于近期送有关部门参阅。

  (五)就少数机构实行年费炒股违反行业自律规则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以《情况反映》形式向证监会报告,引起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

  四、集中行业智慧,发挥非常设专业委员会作用

  2005年上半年完成了经纪、投行、咨询、基金四个专业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各委员会充实了力量,发挥了专业优势,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非常设各委员会的调研工作。一年来,各委员会普遍加强了重大问题的调研工作。基金业委员会重点对基金行业费率结构、基金公司实现股权激励以及拓展海外业务等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分析师委员会针对外资进入研究咨询领域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向证监会提交了外资进入证券研究咨询领域的监管架构和相关标准建议。经纪业委员会加强了经纪业务调研,初步完成了《经纪业务创新研究》、《证券公司营业部经营模式转型和风险控制探讨》、《“银证通”业务发展及其对策》、《证券经纪人模式研究》等重要课题。投资银行业委员会就保荐机构在争取再融资项目时恶性竞争现象进行调研分析,希望协会尽快修改发布投行自律准则。财务会计委员会集中开展了对证券公司税赋情况进行专项调查工作,向财税部门提交了减免证券公司税赋报告。信息技术委员会为了进一步降低行业运行成本,就行业团购、券商柜台系统外包等问题进行专门调研,草拟了专题调研报告,并正在就行业团购方式进行可行性论证。针对媒体报道的个别券商在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通过电脑系统更改股民投票结果的所谓“投票门”事件,进行了技术调查和分析,列举了此类事件作弊的几种技术方式方法,指出了此类事件对股改工作的不利影响,向监管部门提出了解决和防范的建议。

  (二)各委员会提出并草拟了自律规则。信息技术委员会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交了《证券公司柜台系统规范化建议方案》,该方案引起监管部门高度重视,根据证监会主席办公会的决定,委员会起草了《证券公司集中交易安全管理指引》,目前该指引已报送证监会。财务会计委员会积极参与《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修订工作,向全体会员征集了对《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修订意见,用大量的实例说明修改的重要性。经纪业委员会根据调研结果,拟定了《证券经纪业务执业准则(草案)》,准备征求意见后,报协会审定。

  (三)加大基金行业自律管理力度。去年下半年,协会调整了工作机构,成立了基金与咨询会员部,明确了基金业自律管理等6个方面任务。半年来,基金业委员会起草了《证券投资基金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草案)》、《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人员行为守则(草案)》、《证券投资基金行业费率公约(草案)》、《证券投资基金资产支持证券指引(讨论稿)》等系列自律规则,召开座谈会,听取了证券监管部门和业界的意见。目前这些规则正在修改完善中,力争使其更加务实、可行、有效。同时基金年报、基金数据库建设、基金从业人员培训等工作也正在积极推进。

  五、加强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完善考试体系

  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已逐步走入正轨。截止到2005年12月底,已注册证券从业人员75000人,约占证券从业人员总数的91%,其中,证券公司持有执业证书的共70289人;基金公司持有执业证书的共2262人;咨询公司持有执业证书的共1796人;基金托管机构持有执业证书的377人;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持有执业证书的共276人。2005年新增执业人员4000名,受理离职备案的从业人员5000人,办理了1600人的执业证书变更事项。最近协会发布《关于证券业执业证书年检的通知》,开始进行首次执业证书年检工作。

  完成了各类考试组织工作。目前协会组织的考试种类逐步增加,除组织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外,还增设符合提高我国证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水平考试。2005年组织了基金从业人员、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和全国证券从业人员3次从业资格考试,共95108科次;组织了一次香港地区内地法规考试,有97人报考;组织了一次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水平考试,有1768人报考。2005年的考试工作从命题、题库建设到及格率的控制以及考试的安全保密工作都有较大的进步,考试组织工作井然有序。

  2005年协会加大推进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考试(CIIA考试)的各项准备工作。年初,国际注册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理事会审议通过“关于认可通过中国证券业协会五门考试的人员可直接参加国际最终考试的议案”。下半年协会委托天相公司编译了CIIA考试教材。完成了考试组织方案的论证工作,制定颁布了《注册国际分析师水平考试暂行办法》,在2006年3月举办首次CIIA水平考试。

  六、培训体系逐步健全,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5年,协会从培训制度建设、技术保障、培训组织三个方面完善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体系。年初协会发布了《证券业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大纲》和《关于组织实施证券业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的几点意见》。明确了后续职业培训内容和后续培训的组织分工,细化了后续培训管理要求。一年来,35家地方协会、41家基金公司、117家证券公司开展了后续培训,培训总数为40408人,完成20课时的占应培训人数的64.76%。

  2005年协会全年举办各类培训班12期,达2162人次。其中证券公司高管人员培训班4期,参加培训的现任高管270人,占现任高管的50%。第二期赴美沃顿商学院“证券领导力与管理”高级研修班顺利结业,30名高管人员在美国进行了为期3个月系统学习。参加培训的学员普遍反映收获很大,不仅比较系统地学习了成熟市场上金融和投资等方面的知识,而且培养了新的工作理念和思维方式,这对建设一支既了解国情又懂得成熟市场运作的高管队伍很有意义,并希望把这一培训项目办成中国证券业培训的高端品牌。

  按证监会的要求,协会承担了证监会教育培训委员会日常工作。一年来,起草了证监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及办公室职责,成立了资本市场学院课题研究小组,对建立资本市场学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撰写了《资本市场培训需求调研报告》,并在调研报告的基础上拟定了《2005年-2007年资本市场培训要点》,提出了今后两年资本市场各类从业人员的培训重点,对资本市场培训的组织体系进行初步梳理和规划,并于年底将上述文件报证监会领导审阅。

  七、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

  (一)证券公司经营情况统计及排名工作。做好月度《证券公司经营情况简报》编制工作。每月对证券公司资产、负债、业务收入及风险指标等数据进行分析,并对经营业绩进行排名,及时通过系统平台送有关领导和各证券公司参阅。让公司了解关于资产、业务收入支出、利润等18项指标的行业总体情况及公司所处的位置。

  同时完成了2004年度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工作。根据证券公司报送的经审计的年度报告,对77家经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公司财务指标进行排名,并向社会公布了2004年度证券公司会员经营业绩排名前20名情况,以《情况反映》的形式向证监会报送了《2004年度证券公司经营及财务情况简析》。

  (二)协调解决了同业拆借市场收费问题。2005年一些基金公司反映全国银行间拆借中心新发的收费通知,有不合理的问题,希望协会出面协调。协会了解情况后,在多次沟通协商基础上,正式向拆借中心发出改变追溯支付和调整交费计算基础的商议函。拆借中心经研究,接受了协会建议,同意自2006年起,调整基金交易手续费的计费基数及付费方式。

  (三)加强与沪深证券交易所的交流合作,承办并参加了两次联席会议。联席会分别就证券公司自营、资产管理业务的账户管理、券商重仓股风险化解、账户管理体制改革、推动证券公司创新等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形成了《关于加强对证券公司自营、资产管理业务的账户和投资行为监管的职责分工方案》。联席会各方加强合作,在加强证券公司自营、资产管理业务监管和化解风险、支持创新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加强了会籍管理工作。2005年共办理了19家单位的入会工作;终止了23家会员单位的会员资格,其中包括由于严重违法违规经营被责令关闭的证券公司13家,未通过中国证监会资格年检工作的投资咨询公司10家。截至12月底,协会共有会员282家,其中证券公司116家,基金管理公司33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86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3家,特别会员44家。

  (五)完成了刊物编辑出版工作。编辑出版了《中国证券业通讯》12期和学术性双月刊《中国证券业研究》6期;组织编写了《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05)》

  (六)组织科研课题评选。2005年协会组织会员就市场和行业发展等169个课题进行研究。截止到去年底共收到论文119份。目前科研课题评审工作已全面展开,争取年初向会员和监管部门选送一批优秀论文。

  八、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推动股份报价转让试点

  2005年,代办股份转让系统继续稳定发展。截至12月31日,共有挂牌公司42家、挂牌股票46只,总计开户数达到375068户,当年累计成交3.98亿股,4.12亿元。完成了2005年退市的11家公司平移代办转让系统挂牌工作。为完善主办券商自律监管,协会上半年对各主办券商的业务资格条件进行审核,为符合条件的11家主办券商换发了资格证书。大鹏证券、闽发证券被责令关闭后,协会与登记结算公司、清算小组等各方密切配合,顺利完成了其主办券商业务的转移。

  为支持做强中关村科技园区,扶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经国务院同意,证监会决定,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报价转让试点。在证监会的领导下,协会起草了股份挂牌报价转让业务的试点办法、推荐挂牌业务规则、尽职调查工作指引、公司信息披露等四个业务规则和有关报价转让协议文本。举办了主办券商股份报价转让业务培训班。为股份报价转让试点工作的适时启动奠定了基础。

  九、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2005年,协会国际交流与合作活动频繁。共组织安排了15个团组38人次分别对8个国家和地区考察访问或出席国际会议;接待了来自英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机构的23个团组102人次来访;承办了亚洲证券分析师联合会2005年北京大会;与美国证券业协会、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了中国资本市场研讨会。与韩国证券业协会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加强了与各国证券业界的联系,交流了信息,开拓了视野,增进了相互了解。

  十、认真做好证监会交办的各项工作

  (一)受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申请材料。2005年,共受理了192家单位报送的公开发行股票询价对象申请材料,经过初步审核,分9次向证监会报送了申请材料。目前,经证监会及有关部门核准的询价对象为155家,其中保荐机构56家、证券投资基金公司42家、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12家、信托投资公司14家、财务公司22家、保险机构投资者9家。

  (二)建立了发行股票询价对象信息网上查询系统。按照证监会要求,协会在网上公布了询价对象的联系方式,允许保荐机构查询询价对象在沪深交易所的证券、资金账号。

  (三)股票主承销材料备案工作。一年来,共受理了保荐机构报送的12份股票主承销备案材料,其中首发6项,配股3项,增发1项,可转债2项。

  (四)组织各类法规征求意见工作。一年来,分别向会员单位征求对《证券法》、《金融企业财务管理通则》、《金融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完善结算基本制度实施方案》、《证券登记结算管理暂行办法》、《证券资金交收处理办法》、《关于协助司法机关冻结流动证券有关问题的通知》、《债券登记、托管与结算业务实施细则》、《关于协助司法机关查询、冻结、扣划超额自营结算备付金有关问题的通知》等10多部业务规则及政策办法草案的修改意见,及时反映了会员的意见,较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五)组织权证报价。按照证监会基金部的要求,协会组织了权证上市前估值。目前已对新钢钒认沽权证、G万科A认沽权证、G鞍钢认购权证三家公司进行了上市前估值工作。

  十一、加强协会机关建设

  (一)按照证监会党委的统一部署,2005年协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增强了党委班子的核心领导作用,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服务会员的意识,各方面工作有了明显改进。群众满意度测评达到99%。

  (二)坚持员工培训,加强队伍建设。年内协会组织了保荐人制度、债券市场改革,ETF运行情况、股权分置改革、基金市场发展现状、《公司法》、《证券法》等专题培训。同时,围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员工中开展了革命传统、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等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做好协会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加强了协会网站建设,丰富了协会与会员信息交流平台。2005年协会开发建设了新网站,丰富了网站内容,协会工作动态、证券公司分类评审、考试培训、各种通知公告等共更新信息910条。较好地满足了会员单位和从业人员各方面信息需要。

  (四)完善办公管理。2005年协会购买装修了新办公楼,办公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办公电子化、自动化水平明显提高。公文处理系统共处理各类文件2000余件,其中外发文700余件;各类传播媒体刊发协会宣传稿件百余篇。向证监会有关领导报送工作动态23期,重大问题《情况反映》6期。办公效率和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基本形成了制度化、程序化的现代办公办事系统。

  各位常务理事,协会工作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体会员单位、各位理监事、常务理事和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协会向关心支持协会工作的证监会领导和各有关部门,向各位常务理事、理监事和全体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6年协会工作要点

  2006年是新修订的《证券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也是中国证券市场重要转折年。协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资本市场股权分置改革和行业综合治理等重大决策,适应《证券法》修改后重新颁布实施的新形势以及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需要,深化协会“自律、服务、传导”的职能,依靠全体会员,拓展行业发展空间,维护行业利益,改善行业经营环境,促进行业整体转型,为证券行业的自律规范发展进一步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作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完善行业自律管理体系,加强自律监察和检查工作

  自三次会员大会以来,协会制定发布了一系列自律管理规则,包括从业人员管理、会员诚信管理、会员业务规范与指引、以及代办转让业务规则等4个方面的内容,初步形成了以《证券法》为依据,以《协会章程》为基础的自律制度管理体系。2006年协会将在完善现有规则的基础上,制定业内急需的自律规则,积极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监督和检查机制。

  (一)修改完善现有自律规则。依照新颁布的《证券法》、《公司法》,对协会已颁布的各项规则进行梳理、修改和完善。

  (二)加快制订业内急需的自律规则。依靠行业力量和各委员会的专业优势,拟定各类会员机构主要岗位从业人员,包括经纪业务人员、会计专业人员、基金从业人员、基金销售人员的行为准则等。配合证券监管机关关于证券公司保证金存管、国债回购、自营、委托理财、净资本规则和信息披露等各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制定相应的自律规则。

  (三)探索建立行业自律监督和检查机制。研究制订《中国证券业协会纠纷调解试行办法》、《中国证券业协会投诉处理试行办法》,建立会员纠纷调解和投诉处理的工作程序。重点做好已制定的自律规则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证监会授权的检查工作;按照证监会转发协会《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通知的要求,制订对证券自营业务检查办法,并开展日常检查工作;按照投资咨询公司会员制业务要求,对从事会员制业务的咨询公司进行业务备案,听证,调解和自律检查。通过对会员有关业务检查,促进会员规范经营,提高自律规则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二、继续做好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工作

  要在坚持评审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工作,促进并推动证券公司清理解决历史包袱,完善内控制度和风险控制机制,建立证券集中交易系统,落实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实施方案,初步形成证券公司分类管理制度和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合规经营机制。

  (一)总结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的经验,修改完善《从事相关创新活动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规范类证券公司评审暂行办法》以及相关规定,不断完善评审标准和优化评审程序,进一步提高评审质量,继续做好现有证券公司达标的评审工作。

  (二)推动证券公司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创新,形成行业论证、研讨和推广的有效机制,并加强会员单位间的经验交流。

  (三)加强对创新类和规范类证券公司的持续评价和动态检查。建立经常性的持续评价和动态检查制度,研究制定动态管理的办法,坚持定期、不定期的评价和检查工作,将持续评价和动态检查的情况及时反映给监管部门及其他自律机构,作为证券公司业务创新及参与相关业务的参考依据,并及时记入会员诚信信息系统。

  (四)继续做好创新类、规范类证券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改进信息披露方式,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督促各公司及时、准确、全面地披露经营情况和风险状况等相关信息,对试点公司进行及时有效的自律跟踪监管。

  三、逐步完善行业诚信数据库,加大行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力度

  随着证券市场改革的深化,行业诚信建设日益重要和迫切。近年来,协会初步建成了会员机构和从业人员两个诚信信息体系。2006年协会将根据国家关于诚信建设的要求,把诚信建设融入会员自律管理中,结合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创新类和规范类公司评审等工作,丰富诚信内容,研究建立诚信指标范围,拓宽诚信信息来源,逐步建立信用评估指标体系,探索对会员信用评价的工作,提高会员诚信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一)根据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和国资委联合印发的《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要求,研究制定证券业信用建设工作方案,并向上述部门提出申请,争取成为开展信用评价试点的单位,以此推动行业信用建设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发展,提高行业信用评价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协会在行业内开展信誉评定的作用。

  (二)完善会员单位诚信信息管理系统。根据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和协会对证券公司评审及持续评价工作的需要,增加信息系统指标内容,并将信息收集和管理范围扩大到对非会员单位的证券经营机构和服务机构。扩展与证券机构监管数据系统、会员信息快递系统、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系统、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系统、证券从业人员培训系统和从业人员资格管理系统等信息共享功能。加强与证监会、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等机构的协调和沟通,进一步拓宽诚信信息收集的渠道。增加对诚信信息系统建设的投入力度,做好信息收集和管理工作,建立会员单位信息联络员工作机制,督导会员单位及时报送和更新诚信信息。

  (三)继续认真实施《证券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与证监会有关部门及派出机构的联系,争取有关方面的支持和配合,不断充实证券从业人员诚信记录,为监管部门和会员单位提供更有效的服务。

  (四)依靠行业力量或与相关信用评级机构合作,在调查和征求行业意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的有益经验,研究建立适合行业不同会员特点的信用评估体系。2006年,可以先从证券公司会员开始,对证券公司进行信用评级试点,逐步将证券公司的分类评审工作纳入行业信用评级的正常轨道,并使之成为协会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继续加强与各交易所、地方证券协会等有关单位的合作。坚持与沪、深交易所的联席会议制度和定期信息交流,建立和完善与地方证券协会诚信信息交流渠道,推进地方协会参与全行业诚信体系建设。

  四、拓展代办股份转让系统功能,做好中关村园区报价试点工作

  最近,国务院同意中关村科技园区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代办转让系统,进行股份报价转让的试点工作。这是拓展完善代办转让系统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创新企业发展、培育风险投资、满足不同投资需求。为了积极稳妥做好股份报价转让的各项工作,保障试点工作平稳发展,协会将在证监会的直接领导下,加强领导,充实人员,认真落实证监会赋予的职责,建立工作程序,完善运行机制,确保报价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做好推荐挂牌文件的审查备案工作。协会将研究建立严格的推荐挂牌文件审查与备案制度,量化对主办报价券商尽职调查工作的审查标准,统一备案文件的审查尺度,提高审查与备案工作的透明度。

  (二)加强对主办报价券商的自律管理。提高主办报价券商推荐挂牌工作质量,提高主办报价券商对所推荐挂牌公司信息披露督导的工作水平。

  (三)密切注意报价市场变化,研究试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四)继续做好2006年退市公司平移代办转让系统挂牌工作,按照新颁布的《公司法》和《证券法》,修订代办转让系统相关规则。要研究代办转让系统挂牌公司申请上市问题,适时推进退市公司的重组工作,提高代办转让系统挂牌公司质量。

  五、加强对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

  2006年协会要围绕修订后颁布实施的《公司法》和《证券法》,有针对性的开展行业重大问题研究。要整合行业研究力量,依靠各专业委员会,为监管部门提供更加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更加准确的行业情况。

  (一)要及时了解《证券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通过座谈会、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研究和探讨行业规范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向监管部门提出政策建议。

  (二)发挥行业的整体力量,加强行业重大问题的研究。针对具体业务,组织业内各方面专家,重点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管实施方案、权证发行与交易、证券公司税收优惠、融资融券等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和论证,提出政策性建议。继续拓展和完善季度研发机构联席会议制度,为行业发展创造必要的理论空间和舆论环境。

  (三)抓住基金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基金投资资产证券化产品、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开展基金评级调研;编写2005基金业年报;研究建立基金业基础数据收集、整理与分析的工作机制。

  (四)要继续办好杂志、年报、网站,提高协会网站的社会知名度和点击率,通过各种信息载体,扩大行业宣传,加强行业信息与交流,发挥行业信息查询的主渠道作用。2005年以前协会编辑出版的《中国证券业通讯》、《中国证券业研究》将在2006年实行两刊合一,并更名为《中国证券》,我们将努力把它办成一份专业性、综合性较强的,在业内具有影响力和可读性的刊物,使更多的会员分享行业研究成果。

  六、做好资格管理和各类考试工作

  继续做好证券从业人员执业注册和从业人员诚信信息管理工作。

  (一)2006年要对持有执业证书的在岗的7万多证券从业人员,进行首次执业年检工作。通过年检,进一步促进从业人员的后续职业培训和从业人员执业行为规范。

  (二)要加强资格管理的调研工作。走访会员单位,检查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听取会员单位的意见和建议。要结合修订后颁布实施的《证券法》,总结执业证书实施两年来的经验,改进和完善执业注册管理系统,适时向证监会提出修订《证券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办法》的建议。

  (三)继续改进和完善执业注册管理系统。规范从业人员调动变更程序,提高变更效率;及时注销受到刑事处罚、被市场禁入、因违法或违纪行为被机构开除人员。严肃行业执业环境。

  认真组织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和水平考试。2006年资格考试工作重点是试行季报季考制度。本着方便考生、节约成本、保证质量的原则,将年度集中一次考试增加为年度3次或4次考试。选择1-2个中心城市,探索建立常年固定考试网点,向即报即考方向努力。水平考试除按证监会要求做好保荐代表人胜任能力考试外,重点组织实施CIIA水平考试。要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探索研究水平考试的效能,有组织、有目的、全方位的提升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要进一步完善考试相关制度。改进命题方式,完善专家管理办法,建立有效的题库管理模式,确保题库安全。

  七、加强行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执业水平

  (一)增强培训的针对性。2006年协会将继续加大培训需求调研工作,定期召开由会员公司、地方协会参加的培训需求座谈会,利用外出、办班等机会加强与各层面从业人员的广泛接触,直接了解培训需求,不断改进和丰富培训内容。2006年重点做好高级管理人员培训。计划举办各类培训班18期,其中证券公司高管培训班和保荐代表人培训班9期;基金公司风险管理、产品设计与销售培训班2期;针对基金会员特殊需求,还将推出基金公司培训产品系列模块,供会员选择。根据情况,对被处罚的从业人员举办强制培训。

  (二)探索境外培训合作的新渠道和新形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境外合作培训。与美国NASD、德勤会计师事务所联合在北京举办证券公司内控与风险管理培训班。继续做好赴美宾大沃顿培训项目的招生、预算及培训管理工作。根据基金行业需求,组织基金公司高级专业人员赴境外参加培训。

  (三)加强从业人员后续培训管理,完善从业人员培训数据库的建设。要总结一年来后续培训经验,解决会员公司后续培训重视不够、管理不健全等问题,细化管理程序,提出后续培训的阶段性目标和要求,加大对后续职业培训的指导力度,使后续职业培训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要建立与会员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后续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四)继续做好各类培训教材的编制工作。抓紧按照《证券法》修订2006年资格考试的《考试大纲》和《考试教材》,提高教材的适应性和准确性。抓紧修订发布《后续培训大纲(2006年)》和《2006年度证券从业人员后续职业培训指导意见》。

  (五)继续做好中国证监会教育培训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落实委员会确定的各项任务,整合证券培训信息,及时向委员会通报行业培训情况,建立委员会工作机制。

  八、召开第四次会员大会,认真做好换届工作

  根据章程,协会将在2006年下半年筹备召开第四次会员大会,完成换届工作。为此,要深入学习贯彻《证券法》,依照法律赋予协会的各项职责,总结协会工作实践,修改协会章程,进一步明确协会工作职责,选举新一届领导机构,提出新的工作目标。

  (一)要对各类会员及会员代表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会员单位的实际状况。要通过走访会员单位、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听取会员对协会工作的意见。

  (二)组织力量总结第三次会员大会以来证券业发展情况。肯定行业发展的成绩,分析行业问题和困境,总结经验与教训,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研究提出协会下一阶段在加强行业服务、促进行业自律、推动行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思路和任务。

  (三)要尽快研究提出第四次会员大会筹备方案,按照修订后的新《证券法》赋予协会的工作职能,重点组织修订协会章程、会员管理办法、会员公约等有关文件,认真做好思想、组织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要通过筹备召开会员大会的契机,完善协会职能,建立和完善更加高效的工作机构。

  九、继续扩大国际交流,主动开展国际合作

  组织代表团出席国际组织会议。包括:亚洲证券分析师协会联合会(ASAF)执委会;在韩国召开的第11届亚洲证券论坛(ASF);在东京召开的证券业协会国际理事会(ICSA)年会;在卢森堡召开的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年会;在土耳其召开的国际投资基金会议(IIFA);在印度召开的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协会(ACIIA)理事会;在韩国召开的ASAF2006年大会。

  承办国际会议。我会将于2006年上半年在北京主办第11届亚大区域投资基金业年会(AORM)。

  加强与台、港合作。拟于2006年3月组织部分基金公司会员与中国台湾证券投资及信托商业同业公会在台北联合举办两岸投资基金产业交流合作研讨会;定于2006年4月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与香港证券专业学会联合举办《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论坛,主题定为“两地金融业的机遇及挑战”。

  做好外事工作,认真组织接待来访团组。根据我会与韩国证券商协会的长期合作关系,2006年9月韩国证券商协会将组织韩国证券业界代表团来华访问;接待境外及港台地区来访团组,组织参与境内与行业发展相关的各项涉外活动。

  十、加强协会机关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近年来,监管部门赋予协会的职责越来越多,协会的责任日益加重,广大会员对协会寄予更多的希望。协会能否与时俱进,为行业自律和行业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关键在于协会机关建设。2006年协会将继续把机关建设、员工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来抓。

  (一)巩固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抓紧落实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提出的各项整改措施。加强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坚持党委制定的政治学习和生活会制度,发挥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先锋模范作用。逐步完善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工作活力。

  (二)加强员工队伍建设。2006年协会除坚持每月两次业务学习制度外,还将采取多种形式为员工提供学习机会,重点组织员工学习《证券法》及相关配套法规,学习证券市场新业务、新产品,提高员工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增强为会员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三)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协会全体员工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增强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要在协会各项工作和各项活动中体现协会的服务质量。规范并简化会员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较高的办事效率和显著的工作成效赢得会员的更大信任,争取监管部门更多的支持。

  各位常务理事:刚刚召开的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对2006年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作出了部署。我们在充满希望的新的一年里,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这次工作会议精神,更加紧密地依靠广大会员,继续保持和进一步发扬做好协会工作的责任感、荣誉感、紧迫感和危机感,抓机遇、创特色、找差距、上水准,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市场发展中行业自律组织的职能,根据自律组织的特色,抓住市场转折的重要机遇,整合行业优势资源,发挥行业整体力量,努力开创行业规范发展的崭新局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