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千三再次成为资金视力表 QFII指上内资机构指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6日 06:06 中国证券报

千三再次成为资金视力表QFII指上内资机构指下

  本报记者 齐轶

  QFII额度溢价出售,国内机构大幅赎回,同样的市场,两样的选择,面对1300点,中外资金再次相互表示“不敢苟同”,谁的眼力更准有待市场检验。

  上周,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相互会社作为QFII,获批1亿美元投资额度。该机构旋即公开
表示,将从今年4月起,直接投资以人民币为计价单位的A股市场。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的迫不及待,说明QFII对于A股的投资价值相当认同。与其同时获批额度的还有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据了解,雷曼此次新增的1.25亿美元QFII投资额度入市也相当神速。

  QFII额度难求 惊闻溢价出售

  从去年11月份起,QFII的额度审批开始提速。从11月1日富通银行获批3亿美元到最近雷曼兄弟获批1.25亿美元,QFII共获批16.7亿美元,约140亿人民币。

  资料显示,目前有关部门已批准35家海外机构的QFII资格,获批的投资额度总计达到59.7亿美元。记者从相关证券公司了解到,除新增额度外,QFII所获投资额度基本上用于投资A股,投资比例已接近其额度上限。

  QFII手中的额度已经成了吸引客户的法宝。据某QFII人士表示,由于额度稀缺,该机构仅将额度提供给核心客户。而另有相关人士透露,现在QFII手中的额度甚至出现溢价出售的情况。

  除了来自正规渠道的QFII资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其他渠道进入A股市场的海外资金规模也不容小觑。

  一位曾经在公募基金供职、现在已“转业”管理私募基金的人士透露,自己打理的“中等规模”的基金收益率已经超过了20%,其资金就是从香港募集的。

  一家基金管理公司高层介绍,其友人操作的私募普遍在几亿、十几亿的规模,而这些资金绝大部分是从海外募集的。

  看好中国股市的前景已成为众多海外机构的共识。据介绍,德意志银行近期推出的研究报告预测,中国大陆股市今年将有望成为全球增长最高的市场。

  国内资金 个子越高越“恐高”?

  海外资金正通过不同渠道积极涌入,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内的部分资金却在陆续撤退。

  “保险资金做空千三”并非空穴来风。数位基金公司人士证实,近期保险资金正在较大规模地赎回股票型基金。以上证50ETF为例,相关数据显示,在二月下旬的一周里,该基金的净赎回量高达12亿份,创出自去年9月以来的单周最大赎回量。来自基金业内的消息表明,这段时期内ETF大幅缩水,“抽水管”就是部分国内机构的离场。

  “一天被赎走了九亿。”这也许是较极端的情况,但它反映出面对1300点附近的股市,相当比例的机构采取了谨慎态度。据了解,为了完成今年的收益任务,及时兑现成为不少保险公司近期的主要操作策略。

  基金作为国内资金的重要来源,在近几个月表现也缺乏“大局意识”。

  从去年11月到现在,新成立的股票及偏股型基金共13只,总计规模为142.04亿。但实际的入市规模并没有表面这样乐观。新成立的基金里,难免存在“友情出演”的资金,这140亿中到底有多少能成为增援股市的“真枪实弹”有待观察。

  让人心存疑虑的是,140亿中仅建信恒久占到62亿,而此前成立的两只“大型”银行系基金在打开申购赎回后,均遭遇一定程度的赎回,一只业绩表现不俗的银行系规模一度“缩水”近半。

  此外,从股票型基金的存量上看,其规模也在不断减小。基金去年四季报显示,89只可比的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净赎回额合计为40.39亿份。加上基金公司在今年一、二月间普遍遭遇较大面积的赎回,不难看出,虽陆续有新基金成立,但就基金业整体而言,在股市大涨的这段时间内,仍处于“入不敷出”的状况。

  在1300点附近,大部分散户感受到 “高处不胜寒”的气息。某财经网站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82%的投资者,在对当前的点位的判断和操作策略选项中,选择“回调在即,以空仓应对”。

  1300点:高处不胜寒?

  1300点的股票市场,真的是高处不胜寒吗?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除去股权分置的因素,市场实际上涨得并不算多。 “上市公司股改过半,按10送3计算,1300点相当于以前的1050点。”他认为,不论是从股改还是从国际视野下的重新估值等角度看,这轮行情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此外,与1100点时的市场资金供应量相比,现在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异常情况,甚至还有所好转。

  人民银行统计数据显示,到2005年11月末,所有存款为28万亿,贷款为19.3万亿,债券投资3.35万亿。截止2006年一月末,所有存款30.36万亿,各项贷款为21.1万亿,债券投资4.55万亿。

  不难看出,从11月到现在,银行存贷差从8.7万亿扩大到9.26万亿,大量资金进一步云集到债市,金融机构债券投资大幅增加1.2万亿,增长比例超过30%。

  “一年期央行票据收益率在1.9%左右,与宝刚股份5%以上的预期分红收益率相比,明显不具有投资价值。”某大型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部门交易员感慨,这样的收益率下投资债券,“买也是错,不买也是错”。他透露,他们正在力图寻找得以分享股票市场收益率的途径。

  此外,几千亿保险资金和社保资金的运用压力空前巨大,企业年金的入市步伐渐行渐近。“股市自身环境明显改善,投资价值日渐明显,规模可观的资金进入只是时间问题。”这成为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的共识。

  QFII新增额度一览

  批准日期 机构名称 增加额度(亿美圆)

  2005.11.1 富通银行(Fortis Bank SA/NV) 3

  2005.11.1 美林国际(MerrillLynchInternational) 2.25

  2005.11.7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 2

  2005.11.7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香港)有限公司 1.5

  2005.11.16 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1

  2005.11.16 高盛国际

资产管理公司 2

  2005.11.24 马丁可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1.2

  2005.12.12 美国国际集团投资公司 0.5

  2006.01.23 荷兰银行有限公司 1

  2006.03.01 日本第一生命保险相互会社 1

  2006.01.01 雷曼兄弟国际(欧洲)公司 1.25

  总计 16.7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