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焦点透视 > 正文
 

[赢家策略] 招行做空 并非意外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4日 00:4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 中证投资 徐辉

  子公司暴涨,倒逼中石化收购加速;G招行大跌,腾出众机构盈利空间。这是本周最核心的两个市场看点。招商银行复牌后走势出乎市场预料,复牌后低见6.17元,与市场7元左右的预期相差13.45%;私有化板块的上海石化和仪征化纤周末出现暴涨,进一步引发投资者对于中石化收购进程的关注。此处撇开中石化收购不谈,仅就招行本周做空来观察机构心
态及未来市场运行。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本周招行复牌给投资者上演了一出好戏。看起来是意料之外,细想后也在情理之中。

  上周末,市场似乎处处洋溢着快乐的气氛。招行上市给予市场丰富的联想:招行本身股价可能上涨到7元以上,由此银行股可能再起一波,而沪综指在千三附近的纠缠也将告一段落。如此一想市场可谓完美------在市场人士想不出招时,招行复牌似乎瞬间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但事实往往是无情的,尤其在你进行非理性预测的时候。招行复牌不仅没有达到7元左右的均值,而且连市场保守估价的6.8元也没有达到,周五股价最低到6.17元,这个价位距离7元尚欠13.45%的涨幅。银行股板块方面的表现同样和理想状态相差甚远------尽管民生银行在周内公布了2005年的靓丽年报,盈利由2004年的20亿元增长到去年的2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相应也由15.79%提升到17.48%。但股价在本周后三个交易日累计最大跌幅超过5%。大盘的情况也差不多,周四大盘单日下跌1.6%,全周回落0.28%。

  那么,究竟哪里出错了?招行为何逆市场预期而动?事实上,上周末我们评论银行股和地产股时,曾经有一个判断------"如果让理性投资者在目前价位来抉择的话,银行股和地产股肯定不是短期值得买入的好品种。"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在于尽管我们对两大板块有很好的预期,但价位的因素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巴菲特说,"好的企业并不一定是值得买入的企业。"其原因就在于价位上。尽管市场预期万科最近3年的复合增长率在30%左右,招商银行复合增长率会在25%左右,其长期前景确实毋庸置疑;但是,必须看到的是,多只地产股如万科、招商地产等实现了翻番的行情,浦发银行、民生银行的最大涨幅分别超过8成和6成。价格的短期大幅上涨,已经使得相关

股票的长期吸引力下降。

  营造卖出和创设气氛

  如果将权证创设与招行基础股票下跌联系起来考虑,其中可能蕴含更为深刻的博弈。这一情形与万科股改复牌后的情形颇有相近之处。

  万科股改复牌后,股价在三个交易日内下跌了7.09%。众所周知,认沽权证价值与基础股票股价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基础股票大跌意味认沽权证价值提升。所以,G万科复牌后大跌事实上为万科权证上市提供了较好的市场氛围,万科权证上市当日涨停,次日最高价达到1.04元。这样的高价环境,为机构在相对高位卖出权证提供了较好的市场环境。

  而存在创设机制的招行认沽权证,当前其基础股票大跌,一方面为机构在相对高价位出手权证提供了较好环境。由于招行认沽权证为深度价外权证,没有内在价值,仅蕴含时间价值。所以,近期其存在0.6元的价格区域,已经显著高估;

  另一方面,为可能实施的创设也提供了较好的时机。招行权证一上市就可以创设,三个交易日后创设权证即可上市交易。所以,如果我们从权证这个角度来理解招行复牌后的表现,那么其股价近期的低迷似乎更加契合创设券商的意图。此前,券商已经在武钢的认沽和认购权证上,利用市场的非理性大赚其财。当然,这种非理性是否本身就源于券商等机构的推波助澜,就无法考证了------尽管存在这种动机。

  会否拷贝万科复牌走势?

  当机构初步完成了卖出和创设之后,基础股票的短期下跌对其失去意义。而招商银行基于2006年收益的市盈率仅为15倍,25%的复合增长使得该市盈率显得非常之低。那么,在股价大幅回落后,机构可能改变策略,开始买进招行。一旦机构这样操作,我们会发现,其将获取两重收益:其一是股价上涨带来的长期收益;其二是,其前期创设的认沽权证,将由于基础股票的上涨而出现下跌。

  事实上,这也正是G万科在去年12月份发生的事情------机构在高位卖出万科权证后,放手买入基础股票。当然,万科权证由于暂时不能创设,使得机构失去了其中的大好机会。

  那么,曾经在G万科身上上演的一幕,是否会在G招行身上出现续集?我们认为完全有可能,只不过会有新的形式而已。招行走稳将逐步稳定大盘根基,未来股指大幅调整的几率不大,但仍建议投资者操作以防御性策略进行投资。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文责自负。读者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作者声明:在本机构、本人所知情的范围内,本机构、本人以及财产上的利害关系人与所评价的

证券没有利害关系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