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披露年报显示:上市公司清欠势头良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3日 06:15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陈健健 清欠占资在国内股市已是老生常谈。从已经披露的2005年年报来看,清欠势头良好,而近来监管层的屡屡动作更是显示,清欠攻坚正向纵深发展(资讯 行情 论坛)。 清欠披露 年报新看点
在2005年年报中必须按月列出清欠的具体进度和计划,成为上市公司2005年年报中的一大新看点。 据本报信息数据中心统计,截至2006年3月2日,两市共有186家公司公布了2005年年报,其中有31家年报披露存在资金占用的情况。统计显示,截至报告期末,这31家公司合计要清理的占资约156665.21万元。31家公司中,除了*ST联谊等五家未明确是否能在2006年年底前完成清欠外,其余大部分公司预计将在今年6月底之前解决占资。 31家公司中,被占资金额最高的为G沈机。截至2005年年末,公司应收关联方款项余额为64470万元, 其中非经营性占款58188万元。被占资最少的是ST湖山(资讯 行情 论坛),截至2005年年底 控股股东及其关联方有34.94万元非经营性占用款未支付,不过该款项已于今年2月全部清偿完毕。 31家公司的清欠方式依然以资产清偿为主,具体包括现金清偿、红利清偿、股权转让收入清偿、以股抵债清偿等方式。值得注意的是,现金还款仍然占少数,31家公司中仅有8家明确将全部以现金收回被占资金,而此次被占资排名前十位的公司仅有G诚志、长城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两家提出全部现金收回被占款,其他涉及金额较大的公司基本都是以资产清偿等组合方式为主。 虽有不足 清欠在深入 清欠至今,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有诸多不足。撇去清欠速度不谈,目前清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清偿占资的方式中现金比较低,而资产清偿等方式存在着容易被控制的缺点。其次,有关资金占用的信息披露仍然存在不足。很多公司虽然披露了清欠计划,但是在关联方债权债务往来方面仍然信息模糊,而有的公司披露的清欠计划中对具体占资的原因、时间、占资方都未明细。第三,由于公司治理的缺陷,目前的清欠还很难防止数据操纵。部分公司在年末前突击还款,而今年清、明年再欠的情况也难以绝对避免。数据显示,上述31家公司在报告期内向控股股东及其子公司提供资金的发生额合计约215463万元,期末的余额合计约109186.78万元。 数据表明,截至今年1月底,仍有234家上市公司的365亿元资金被违规占用。可以预计,在尚未披露年报的公司中将有不少占资的“大户”。365亿占资要想在年内解决完,差不多每天都要解决1亿。值得欣慰的是,虽然任务艰巨,不足甚多,但清欠走向深入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正在进行时。 2003年,证监会与国资委联合颁发《关于规范上市公司与关联方资金往来及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若干问题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对其与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已经发生的资金往来、资金占用以及对外担保情况进行自查,并要求董事会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对历史形成的资金占用、对外担保在每个会计年度至少要下降30%。去年11月初,管理层再下清欠令,而且级别升高至国务院。其批转的《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强调,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严禁侵占上市公司资金,对已经侵占的资金,务必在2006年底前偿还完毕。此后,证监会和沪深交易所也不断行动,将股改与上市公司清欠捆绑。 近日,证监会副主席范福春强调要落实责任,严格执法,群策群力,深入开展清欠攻坚战,还提出了具体的八项措施。其中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对拒不偿还上市公司资金的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要严肃处理。对坚持不改的,证券监管部门将依法对相关责任人实行最严厉的行政处罚。譬如,实行严格的市场禁入或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此言非虚。ST龙昌(资讯 行情 论坛)近日即公告,公司实际控制人“飞天系”掌门人邱忠保因涉嫌违反证券法规而被公安机关调查。据悉,邱忠保及其“飞天系”恶意侵占上市公司超过10亿元巨款而迟迟不还,是其遭受刑事调查的根本原因,而“举报者”正是负有行政调查职能的证券监管部门。 此举一出,业内叫好。早有人士指出,要想真正保证清欠工作的顺利和防止日后的卷土重来,一方面,上市公司的治理要真正落实,其中尤其要理好和控股股东的关系;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堵住漏洞,比如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对违规占资的法律惩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