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分析预测 > 正文
 

中国外汇管理重心调整 人民币再掀升值潮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3月02日 06:15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陈继先 上海报道

  截至昨日,人民币汇率已连续四个交易日升值,累计升值100点。

  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昨日开盘前综合13家做市商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8.0390,在周二的基础上再降25点,此前坚守数个交易日的8.04关口轻松告破。开盘后,人民币汇
率升值势头不改,美元兑人民币汇价低开低走,竞价交易最低到了8.0365。人民币汇率似乎又在掀起升值的波澜。

  升值第二波

  这已经是春节之后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波升值热潮。第一波是在春节刚刚结束后一周,人民币汇率也是连创新高,美元兑人民币汇价首次跌破8.05。当时,人民币汇率走强的主要原因是来自政策层面的信息。央行官员有关中美利差的分析被市场理解为2006年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幅度最高在3%左右。

  而目前这一波热潮的形成和推动仍然离不开政策层面的信息支持。

  在《2005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央行展望2006年的外汇管理时提到,“要完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进一步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业内人士分析,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目标比较灵活,因为业界和央行各自的标尺可能不同,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目标就比较客观,就是要减少外汇盈余。

  上周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李东荣,在2006年国际收支工作会议中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些基本手段,如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监测等。

  紧接着,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司司长邹林又表示,中国计划近期内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基本可兑换,即外管局希望通过放松资本项目管制,首先在资本项目上减少盈余,从而促进整个国际收支的改善。

  根据上述信息,有市场人士判断,2006年央行在外汇管理上的政策目标重心有所转向,那就是平衡国际收支是主要目标之一,而在人民币汇率上的“关注”有所下降———只要在央行可容许的范围内即可。

  央行在人民币汇率上的轻松反而让外汇交易员们更加谨慎。一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员对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连连升值并不是市场抛盘大量涌现一路推高人民币的结果,而是大家都在小心试探的结果,大家都在试探央行能容忍多大的升值速度”。

  该人士认为,尽管央行近期强调人民币升值“不应太快”,但具体尺度交易员很难把握;每周升值100点可能是快了点,但和国际市场相比并不算什么,因为大家都习惯于稳定或者很小幅度的波动;在新机制下,或许现在人民币汇率一周升值100点、波动数百点甚至更大都不算什么。

  投机炒作风险大于收益

  这波人民币汇率的热潮也引起投机资金的关注,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的国际压力也再次袭来。有消息说,美国

财政部对人民币汇率再次施压,表示可能会在4月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美结束后,对外发布半年度报告,将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并强调重点关注上海外汇交易中心的交易情况。

  据了解,一些投资机构也调整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高盛预计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将升值9%;JP摩根预计人民币将升值10%以上,远高于市场上普遍的3%的预期。

  这些,似乎都是投机资金炒做人民币的看点。

  然而,业内专家对此并不认同。因为,“主动性、渐进性、可控性”这一外汇市场改革的原则不会变,我国绝不会在人民币汇率上屈服于美国的压力。而目前从微观市场到宏观金融运行等各方面来看,也都找不出让人民币汇率大幅升值的理由。

  此前,央行官员也强调,现在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4.5%,市场预计加到4.75%的概率在80%以上,有人甚至预测还要加息1次。中美利差大约3%左右,按照利率平价理论,人民币如果升值在3%以内,套利者“攻击”人民币是无利可图的。

  银行的交易员也认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判断不能按照国际市场的一些方法或国际因素来操作,关键还是要依据国内政策的变化,如果这一波升值热潮有投机资金介入、炒作,注定是风险要大于收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95,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